驻马店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8-05-08 15:30:07 来源:驻马店日报
选得准 下得去 管得好 干得实
——我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综述
记者 梁灵芝
“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2015年8月以来,从农户家中到施工现场、从田间地头到山林水渠,我市千余名第一书记奋战在天中大地脱贫攻坚第一线,践行为党为民的铮铮誓言,受到群众的欢迎、信任和好评。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驻村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2015年8月,我市选派1126名优秀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治软、治散、治乱、治穷。2017年11月,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对即将任期届满的第一书记进行了轮换,新选派各级驻村第一书记1082名。新老第一书记按照省委组织部“提前选好、逐步介入、以老带新、有序轮换”的总要求,实现了无缝交接。目前,绝大多数“老书记”已返回原单位,“新书记”接过接力捧,依然奋斗在基层一线。
市委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成立了第一书记选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听取驻村工作汇报,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调研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市委书记陈星明确指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要选好典型、树好导向;要加大宣传、树好标杆;要整合力量,切实加强驻村帮扶队伍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强调:第一书记工作很重要,要发挥好第一书记作用,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要严管厚爱。
精准选派,发挥第一书记积极作用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结合选派干部自身特点和派出单位职能优势,我市因村派人、因人定村,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适,确保各单位把最优秀的干部选出来,把贫困村最需要的干部派下去。党务部门干部派驻“软弱涣散村”、政法部门干部派驻“乱村”、经济单位和涉农部门干部派驻“贫困村”。
市委政法委第一书记梅冬景派驻的是确山县石滚河镇刘楼村,派驻时村“两委”班子7名干部中4人因违法违纪被开除职务,两年多来,该村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强”;市烟草专卖局第一书记姚峰选派到泌阳县双庙街乡沟李村,通过扶持烟叶生产实施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增强“造血”能力;市规划局第一书记范具如选派到西平县二郎镇小王庄村,利用单位优势为小王庄村量身定做了村镇发展规划,实现了小王庄村人居环境的大变样。精准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能够创造性发挥出自身和单位的优势,把派驻村实际与单位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尖兵作用突显,驻村实效倍增。
强化引领,提升第一书记履职能力
第一书记要“会干事、干成事”,必须成为熟悉情况的村里人、推动发展的领路人、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为切实提高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市委组织部抓好培训,提高第一书记素质,全市举办综合培训60余次;围绕项目申报、金融信贷、精准扶贫等具体工作,分期分批组织专题培训230余场次,并多次组织现场观摩交流,让优秀村示范引领,共培训第一书记1.3万人次。
为推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探索、积累和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市委组织部还从全市各级驻村第一书记中,择优筛选出来40个通过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办好实事好事,因地制宜,为所驻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寻良策、找办法的成功案例,结集成《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案例选编》,为第一书记提供借鉴和启迪。
严管厚爱,增强第一书记工作活力
为规范第一书记的管理,市委选派办构建起市委选派办、县区委选派办、乡镇(街道)党(工)委、选派单位四重立体管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驻村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上下联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管理平台为依托,采用信息化模式对驻村第一书记实行网络管理,建立周通报问责制度;设立微信群考勤组,通过“驻马店第一书记之家”微信群每周对第一书记在岗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记录备案。
实行目标管理,完善“考评查”内容。要求第一书记结合所驻村实际制定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县选派办为第一书记逐人建立工作台账,定时更新。实行“考评查”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年度考核、任期考察,针对第一书记所驻村的类型,确定考核内容,抓实目标任务;
通过半年群众评议、日常实绩评定,抓实跟踪问效;通过暗访检查、随机抽查,抓实日常管理,确保对驻村工作考准、考实、考出实效。
强化督导检查,传导工作压力。坚持问题导向,市、县、乡镇(街道)三级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常态化立体式督导检查,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两年来,累计召回第一书记19名,通报批评第一书记225名,约谈第一书记169名,作出书面检查的第一书记59名,对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约谈26人次,发出整改通知22份,有效传导了压力。
关心关爱,激发第一书记内生动力
为解除第一书记工作的后顾之忧,我市各级各选派单位逐步提高第一书记的待遇,提高生活补助,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同时,在媒体开辟“第一书记风采录”专栏,多角度、全景式展现第一书记在驻村任职、脱贫攻坚中的工作成效,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提拔重用,激发干事动力。为有效激励第一书记干事创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树立在基层一线发现、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导向,对在脱贫攻坚中真抓实干、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在政治上激励、待遇上提高,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提拔重用。2017年,全市共提拔第一书记111人,重用第一书记37人。
强化后盾作用,凝聚帮扶合力。建立选派单位联系点制度,进一步夯实帮扶责任。各选派单位与派驻村普遍建立起“一对一”联系帮扶制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同时利用周六、周日,组织党员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到派驻村,帮助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目前,全市共有24803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92089人。
加强保障,为第一书记提供坚强后盾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市出台各项措施,对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加强保障。
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在研究制定各类政策时向第一书记派驻村倾斜。对现行中央和省、市级层面出台的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涉农项目进行整合,服务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市委组织部与市金融部门联合,先行在164名市派第一书记所驻村初步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提供普惠式金融服务,积极在第一书记派驻村推广“政融保”项目,解决第一书记发展产业、实施脱贫攻坚融资难的问题。至目前,全市已审批落地“政融保”及支农融资项目28个,累计放款达547万元,带动贫困户达489户;在批项目共计20个,预计融资总额达11340万元,可带动贫困户1079户。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除各级财政按要求为第一书记安排工作经费外,各县区还为第一书记安排了数目不等的专项扶贫资金,全部列入财政预算。2017年,安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57个,市级配套资金767.5万元。
上下齐心,第一书记工作硕果盈枝
在市委选派办的精心组织下,在选派单位的支持下,广大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推动所驻村全面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积极推动乡村振兴,用辛勤和汗水把一个个昔日的穷村、弱村、乱村打造成了富裕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全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两年来,全市第一书记派驻村新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709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829人,发展新党员2413人,新建村室5304间,修缮村室3063间。派驻到软弱涣散村的第一书记把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紧密配合当地党委工作部署,摸清底数、制订方案,完善台账、分类施治,确保转化提升到位,全市第一书记派驻软弱涣散村转化286个,培育254个村党支部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推动了精准扶贫脱贫。广大第一书记聚焦“六个精准”,开展精准识别,夯实扶贫基础;找准致贫原因,做到因户施策;着眼长远,发展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了群众收入,真正把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的“路线图”转化成每村每户精准脱贫的“施工图”。两年来,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31902人,开展免费医疗3345次,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4693次,开展慰问13183次,慰问群众160178人次。协调争取引进项目资金10.6亿元,引进致富项目1442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842个,投资4.49亿元;新建扶贫车间373个,培育支柱产业920个,培育专业合作社2584个,新建大棚11398座,新建养殖场867个,实现全市第一书记派驻村脱贫442个,帮助19.56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
农村和谐社会有了新活力。广大第一书记狠抓四项基础制度的推进落实,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保障了群众基本权利;推动了基层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强化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推进了社会风气好转。全市各级第一书记派驻村,建立规章制度8374项,运用“四议两公开”评议村务13462件,排查化解矛盾20750件,村民对村务公开、账务公开满意率达96%。
派驻村人居环境有了新改观。广大第一书记把全面推动派驻村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为派驻村跑资金、要项目,支持派驻村发展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发展集体经济,治理派驻村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市第一书记派驻村修建文化广场596个,新修道路4048.7公里,新建、改建桥梁7712座,打井13696眼,新建村级卫生室2970间,新建校舍2779间,新建幼儿园260个,实施安全饮水项目3486个,危房改造28013间。
干部作风有了新转变,密切了党群鱼水关系。广大第一书记把驻村任职工作作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难得机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密切了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带动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在农村的新形象。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克难攻坚的责任担当、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这是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