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文化“航母”正起航

发布时间:2018-05-14 15:40:16 来源:周口日报

  这个村地处偏僻,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
  这个村十分“袖珍”,仅仅有千把人。
  然而这个偏僻小村,却名声在外。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歌唱演员山楂妹、电影演员温玉娟等人来过,中国著名书法家张铜彦、著名画家刘殿卿等人组成文艺志愿者小分队来过,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也纷纷到这里考察、调研。
  这里是沈丘县李老庄乡的后湖村。
  那么,这个村凭什么吸引着众多名人、各级领导前来?因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乡村文化俱乐部”。
  追溯它的悠久历史,您可以了解到后湖村有着厚重的文化。村西南有毕卓故里鲖城镇,村南八公里是姜尚故里姜寨集村,村西北与商丞相比干墓遗址侯三冢接壤。长期以来,厚重的历史底蕴,孕育着后湖村人崇尚文化、追求文化、研习文化的激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湖文化”。
  2015年,这里刮起了一股新的文化风潮。颍河岸边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马奔,怀揣着振兴乡村文化的梦想,凭着一腔热血、一手好字、一份坚毅,从北京回到他的故乡后湖。他曾经写下这样充满激情的诗句:“故乡是我风雨中的守望,是我心中最柔软的珍藏。故乡,是我放飞梦想的蓝天;故乡,是我扬帆起航的港湾。我要用自己的一点实际行动来感恩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
  这一年的4月28日,马奔带领父老乡亲成立了“中国乡村文化俱乐部”,从此,这艘引领后湖村人的文化“航母”起航了。
  说干就干。没有条件,乡亲们创造条件也要干。没有场地,马奔就用自家的地;没有房子,马奔二弟新盖的楼房派上了用场;没有资金,马奔更是多方奔走,投资上百万资金用于修桥、铺路,增添健身器材,成立腰鼓队、曲艺队、治安队,建造体育场、图书馆、篮球场、书画展厅、文化广场等。
  在“中国乡村文化俱乐部”这艘文化“航母”的引领下,后湖村人开启了艺术创作之旅。村民们纷纷撤掉麻将桌,摆上写字台,建起书画室、民间艺术室。白天扛起锄头种地,夜晚掂起笔头舞文。因为书法,家庭和谐了;因为书法,农民的腰杆挺直了。
  经过民间艺人的妙手镌刻,“羲之书法”“五题书法”“三诫书法”跃然于墙上。匠心独具的“墙文化”,使这个偏僻小村华美转身,成为“乡村艺术公园”。
  以“中国乡村文化俱乐部”为中心,书画艺术、曲艺艺术、民乐艺术,似燎原之火,迅速蓬勃发展到周边地区。近的有:沈丘县的李老庄、老城、刘庄店、留福、槐店等乡镇;远的有:周口、平顶山、开封及安徽的鮦城、黄岭等分部。真可谓,“翰墨丹青掀巨浪,颍河岸边唱大风”。
  “中国乡村文化俱乐部”是书法爱好者温暖的家,是学书画的孩子们的乐园。为了能让村民们真正练好字,能让书法艺术真正扎根在人民群众中并发扬光大,“中国乡村文化俱乐部”特邀中国金融书协原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张铜彦,著名画家刘殿卿对周边书法爱好者、附近乡镇的老师和孩子进行乡村书画公益培训。学员小到三四岁的娃娃,大到93岁的耄耋老人。每逢星期天,后湖、曹洼及周边的孩子们都到俱乐部里写字画画,风雨无阻。每个月,俱乐部都要举办文化公益培训活动,目标是培养出100名优秀学员、3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农民文化艺术工作者,并以此为契机,引领带动豫皖交界处广大农村掀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如今的后湖村,家家习字,人人读书。走进后湖村,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近期,数十家“农家书院”“农民书法工作室”“农民文化艺术室”闪耀在后湖村的土地上,“羲之书法墙”“五题书法墙”“三诫书法墙”“荷花池”“装裱工厂”更是光彩夺目。
  靠发展文化振兴乡村,是后湖村人追求的目标。他们将村里最原始、最淳朴的乡俗整合起来,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变成新时代的“宝贝”,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依据肥沃的土地,打造“小村花园”,大面积种植油菜、向日葵、月季等,使得后湖村美景如画。同时,打造民俗文化村、书法庄园、摄影基地,吸引更多的外地人看后湖、赏后湖、品后湖。
  马奔说,这是后湖村人打造乡村旅游的佳作。
  后湖村地肥水丰,是养鸭、养鸡、养鹅、养猪的好地方。马奔便鼓励乡亲们发展养殖业,然后把农产品进行艺术包装。于是,“后湖土鸡蛋”“后湖咸鸭蛋”“后湖土特产”像一件件艺术品,走出小村,走进县里、市里、省里甚至北京市民的家中。
  “不久的将来,后湖劳动亭、文化大广场、乡村大戏楼、曲水流觞园、文化碑林处……都将闪亮登场。”马奔说,茫茫原野,谁在孤寂地守望;芸芸众生,我要激情地歌唱!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