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里手齐亮绝技 锻造大赛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19-11-21 09:06:20 来源:郑州日报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是人们给予工匠精神的诠释。
       而当工匠精神遇上奥林匹克的精神,将会是怎样的电光火石一瞬间?
       11月18日至22日,在郑州举行的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现场,10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们就是在比精益、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比心理素质、比临场发挥、比团队精神……紧张而又精彩,棋逢对手、扣人心弦。
       比赛时间过半,11月20日下午,大赛举行赛中信息发布会,就大赛进展情况进行了公布。
       理论考试成绩 历年成绩最好
       此次大赛的理论考试于11月16日至17日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截至目前,考试成绩已经全部出来了。
       既然是技能大赛,虽说是理论考试,也加了不少实操知识。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理论考试中,除了必备的知识外,还要结合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在切削加工、模具制造、智能飞行器制造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企业生产实际命制试题。
       既然是智能大赛,就少不了智能制造的理论知识了。大赛理论考试中,将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安装、调试、运用、维护和管控智能制造单元的技术水平,以及利用智能制造单元进行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能力。
       虽说是国内最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大赛也参照了国际标准。据介绍,各赛项命题都借鉴了世界技能大赛相关赛项命题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
       比赛中,各赛项总成绩中理论考试成绩占20%、实际操作成绩占80%。大赛试题由全国组委会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统一命制。
       大赛副总裁判长李建国通报了理论成绩的情况。他说:“截至目前,理论考试成绩全部出来了。虽然这一届参加考试的人数是历届以来最多的一次,但是也是最顺利的一次,这得益于东道主郑州的精心准备。”就成绩而言,今年的理论考试成绩要比以往的平均分高12分左右,教师组和职工组的平均分在88~92分之间,学生组的平均分在79~81分之间。“之所以今年的成绩提高这么多,说明更多的选手在赛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说明我们大赛越来越深入人心。”
       为了保证成绩的公平公正,考分成绩采取多次核实的环节,考试后成绩就会出现在屏幕上,监考老师会当着考生的面进行登记,而同时考试成绩也会通过电脑上传至资料库里,随后,还将有工作人员再次核实。
       实操考试 最为“开放”的考场
       “郑州为此次大赛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是历届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大赛,同时,也是最为顺利、最为开放的一场大赛。”大会组委会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滕宏春如是说。
       大赛的现场,就设置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
       说起大赛的开放程度,滕宏春啧啧点赞:“郑州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比赛现场,工作人员和记者可以凭证进出考场进行观看;考场外有监控大屏,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比赛操作的实况;在我们领队会议室,还设有观测屏幕,可以看到赛场的高清画面;我们巡视组也会每天巡查考场;信息组和网络组的技术,可以让赛程进行追溯……种种措施,让大赛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提起实操考试,滕宏春介绍说,大赛共设四个赛项,赛项一:装配钳工;赛项二:维修电工;赛项三:模具工;赛项四:无线电调试工。其中,赛项一和赛项二分职工组、教师组和学生组3个竞赛组别,均为三人团体赛;赛项三分职工组和学生组2个竞赛组别,均为三人团体赛;赛项四分职工组和学生组2个竞赛组别,均为双人团体赛。
       滕宏春说,由于赛项一和赛项二都已经进行了两届,所以相对来说参赛人员更从容,赛项三和赛项四今年都是首次设为考试内容,参赛人员略为紧张。
       高手云集 最为顶尖的竞技
       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来参赛的选手,大多是行家里手。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技工教育和培训处副处长刘加勇亲历了三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他告诉记者:“2017年,我参与筹备并全程参加了第一届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那个时候,因为知名度不高,我们算是‘科普’的比赛,2018年,我们可以说是‘入门’的比赛,2019年,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比赛了。”
       参赛选手水准如何?刘加勇说,这些选手,可以直接对接国内高端智能制造行业技术,相当一部分选手达到了智能制造应用工程师的水平。“我记得第一届比赛的时候,国内大型智能制造企业几乎没有人来参赛。但是今年,有航天科技、郑煤机、格力等60多家知名企业来参赛、来学习,我们选手的技术专业水平逐年提高,我们的比赛规格越来越高。”
       能工巧匠 最为严酷的考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个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故耳熟能详,而用于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现场,也毫不为过。
       现场编程、制作模具、模具装配、模具加工……一场比赛下来,一组三位高手亲密无间地配合着,汗流浃背的一刻不停地工作,也需要操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而其中任何一个参数的小小失误,都可能造成后面其他环节无法完成。一旦前面操作失误,可能面临着全盘皆输。
       在考场外,记者见到已经考完的河南省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刘松涛和他的搭档之一中国大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郑州市技能大师石保奇,他俩今年都是第一次参加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他们参与的是项目二比赛,也就是维修电工赛项。刘松涛看起来自信满满,他告诉记者:“我们的成绩还不错,我觉得应该会有好的排名。”
       石保奇回忆说,自从他们决定参加比赛后,3人小组已经连续练习了4个多月。“一开始,我们配合的比较生疏,一场比赛按照流程下来可能需要2天,后来,经过4个月的刻苦练习,我们可以4个小时内完成比赛了。”4个多月,100多天,石保奇说,为了这场大赛,作为教师的他们暑假没有休息,一台机器要轮流操作,他们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还在练习。
       东道主郑州 最为用心的筹备
       作为东道主,郑州绽开最为温暖的笑容,欢迎着各方能工巧匠。
       郑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用了“三个最”来表示郑州的热情好客:打造最优质的场馆、提供最全的保障、营造最好的氛围。
       承办国家级大赛,郑州越来越有经验,为了给竞赛提供最合理、最优质的比赛场地,郑州优中选优,将大赛理论考场定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操作场地和装备展示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近距离了解工匠精神,在主竞赛场地,合理划分了实操比赛区、设备展示区、参观展览区,在不影响竞赛的同时,最大程度对外开放,满足社会公众观摩学习的需求。截至目前,进场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真正实现了开放办赛。
       1000多名参赛选手齐聚郑州,他们的吃穿住行要用心保障。对此,郑州按照“一对一”“点对点”原则落实对口接待服务责任,努力为各代表队和每位来宾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选拔了300名志愿者,并进行了专业培训,为大赛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
       营造氛围方面,国家、省、市30多家媒体对大赛的盛况进行了关注和报道。
       比赛还在进行,成绩将在11月22日下午的闭幕式上统一公布,为了保证成绩的公正公平,11月21日晚,将举行大赛决赛成绩解密仪式,届时,成绩将统一向教练员、参赛选手公示。
       更值得期待的是,此次大赛中,除了将决出一二三等奖外,还将选出36个“全国技术能手”。
       关山初度路犹长,策马扬鞭再奋蹄。
       大赛,精彩纷呈;大赛,精彩继续。(郑州日报记者 李娜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