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全:破解“县域不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9 08:56:2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农业领域,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在工业领域,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结合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和人才,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例如,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
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县域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品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发挥地方传统工艺优势,发展特色手工艺品产业。
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提高经济发展效益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水资源利用中,加强节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人才引进与留住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县域发展。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例如,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优惠待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整合资金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加强金融创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例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担保等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干预,为企业和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例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
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加强规划的执行与监督,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例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加强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激励他们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例如,制定经济发展指标、民生改善指标等,对政府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与周边县域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县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例如,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共同发展优势产业;共同建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与上级城市对接。积极承接上级城市的产业转移,利用上级城市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与上级城市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对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例如,主动对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项目,发展配套产业;加强与大城市的交通联系,缩短时空距离。
总之,破解“县域不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等措施,可以有效破解“县域不经济”的困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为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简介:宋海全, 现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的研究工作。参与编著《中国城市百科全书》、《中国城市年鉴》、《市长参考》、《中国城市创新报告》、《慈善1998》、《沙尘暴的警告》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