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施教 创好氛围——信阳市平桥区光明路学校语文老师朱晓庆

发布时间:2022-10-27 17:20:4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一位优秀的老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只有有着一颗仁爱之心才会保证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确保其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一个能够从工作中发现幸福的教师,肯定会更乐于投身教育之中。这种幸福感不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激发教师创造更多幸福,也会成为教师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而信阳市平桥区光明路学校语文老师朱晓庆便是这样一位拥有着仁爱之心和幸福感的老师。

        朱晓庆老师是信阳市平桥区光明路学校四年级语文组教研组长、四年级二班的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她是2012年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至今已有10年的教龄,在这期间她先后荣获平桥区师德先进个人,平桥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更是被评为平桥区文明班级,平桥区优秀红旗中队。

        她最初选择做一名教师是享受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所带来的职业成就感。看着自己的一批批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发展发光发热时,这是幸福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帮助他们学会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材,才是为师之本,看着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就是她最大的欣慰,同时她也喜欢和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她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学习成长,在孩子们身上发现真善美,帮助孩子不断成长的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

        作为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会孩子知识的重担,还承担着教育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善为师者,既美其,又慎其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模仿跟从的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形成和人格养成。教育家梅贻琦曾形象地把学校比作水、把师生比作鱼、把教育教学比作游泳、教育就好比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学生在跟随观摩中耳濡目染,从而使教育的效果“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作为语文老师的她不仅要培养孩子识字学文,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还要引领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她要不断培树渊博的专业理论、广博的通用知识、宽阔的胸怀视野,更要不断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从而在引领学生成长的教育实践中成为大先生,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

        而在作为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上,她既要关心班级整体的班风学风,又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重视班级管理方法的学习实践和不断改正,争取在局教研室的引领下,成为平桥区首届名班主任。

        在教研组工作上,她秉承着“服务”意识,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传达,并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落实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另外她表示会带领老师们做好教研教改工作,提高年级组整体的成绩,争取再创辉煌。

        朱老师表示参加工作的这些年,印象最深的最难的莫过于2020年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那段时间。由于当时正值春节,朱老师一家人都被困在了农村老家,一面是疫情肆虐带来的心理恐慌,一面是线上教学的种种困难——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课本,没有线上上课的经验,该怎样才能确保一年级十四个班级“停课不停学”呢?

        在学校领导的引导下,她一边带领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做好疫情的每日上报工作,一边引领老师们落实好学校教务处的“线上教学六步走”。为了夯实学习效果,先让孩子学习国家云平台的课程,根据孩子们上传的笔记和作业,第二天再利用钉钉直播,补充讲解重难点知识。没有网络,就增开一个又一个流量包;没有课本,就利用手机查找各种资料,抄到本上再给孩子讲解;没有电脑,就利用两个手机上14个班的联播课。上午讲课,下午批改作业,晚上准备第二天的课,每周还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和做好孩子们的心理疏导。长时间的低头工作,让她患上了颈椎病,一批改作业就觉得疼痛难忍。当“疫”去春来,柳暗花明,能回到美丽的校园上课,朱老师觉得是那么那么的幸福。

        由此可见,朱老师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多么令人动容,她满怀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每天在平凡中默默无闻地干好每一件细小的事,用自己的智慧、品行、修养去教育她所深爱的每一位学生。 (记者 买祥发 王君蕊 张杰文)


责任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