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波:变“驻村”为“驻心”

发布时间:2019-09-02 11:00:1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孙苗苗 聂娇娇 通讯员 张静 刘伟韬)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党委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坚持选派责任感、使命感、履职能力强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打赢电网助推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推动驻村脱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7年,孟津县供电公司职工朱洪波被选派到孟津县朝阳镇游王村这个国家级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扑下身子沉下心,变“驻村”为“驻心”,朱洪波把自己当村里人,把群众当家里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扶贫工作成绩显著。
  强化党建,理顺发展“心气”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如何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打造一支团结、奉献、爱岗、敬业的领导集体,带出一个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好班子,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关键。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朱洪波相信,只有让村“两委”班子与村民建立互信,扶贫工作才能打开局面。他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从健全党建和各项村级制度入手,帮助村党支部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在朝阳镇党委和孟津县供电公司的支持下,朱洪波帮助游王村投资整修党建活动场所,完善党员教育设施,积极打造标准化阵地建设。同时,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先锋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朱洪波还督促游王村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等制度,完善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初步形成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的良好局面。
  解决“吃水难、行路难”,增强群众幸福感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
  朱洪波对自身职责有着清楚的认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发挥协调各方、争取项目的优势,多为村里办实事,必须在办好惠民实事上下大力气。
  朱洪波带领驻村工作组把“改造电网、修路、解决村民吃水问题”确定为三大惠民工程,投资75万元实施完成了游王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投资15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及配电台区,满足群众用电需求;投资30万元建设“井井通”工程5项,解决村民吃水、用水问题……这些惠民工程,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解决了群众吃水难、浇地难、浇地贵等问题。
  铺设15840米饮水管网及10公里村通、组通、户通道路;建成文化休闲乐园、休闲健身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提升改造村中心文化广场,新建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在朱洪波的努力下,游王村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
  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
  受制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游王村的村民大多靠天吃饭,全村845户3126口人中,贫困户有89户279人,脱贫攻坚担子不轻。
  作为帮扶单位,不仅要提升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更要为贫困户找到稳定的致富出路,强化扶贫“造血”功能,这是孟津县公司对游王村的帮扶思路。
  朱洪波带领驻村工作组把脉会诊,根据养殖、种植、务工等脱贫项目,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扶贫项目,成立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带动89户贫困户自主创业,并为17户贫困户争取到户增收的牡丹种植项目。同时,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打工意愿的贫困户就近工作,增加收入。
  为把上级扶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朱洪波带领驻村工作组广泛宣传光伏扶贫项目政策,引导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360千瓦项目,仅靠这一项,每户每年就增收2749元。
  朱洪波在做好游王村“勤务员”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所在的电力行业的优势,成了孟津县供电公司服务游王村的桥梁,帮助游王村全方位发展。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