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付店镇:“1+3”模式 打造农村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9-08-31 16:23:4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以来,付店镇结合市委“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工作要求,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坚持“基层党建为基,村级自治、法治、德治并进”的“1+3”乡村治理新路子,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牢基层基础。“评星定级”激活力。围绕“三抓三创”工作,开展“星级评定”活动,按照五个星级,结合“一编三定”内容细化评定标准,目前共评选出“五星”农村党支部3个、“五星”农村党支部书记4人、“五星”农村党员145人。“积分管理”强队伍。结合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拆违拆旧等重点工作,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对党员参加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估,积分结果与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鲜明导向,奖优罚劣,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选优培强“领头雁”。结合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工作,立足镇域旅游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平台,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引回一批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村任职。以集体合作社为主体,鼓励和支持党员积极加入,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建成扶贫产业基地9个,一半以上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同时,加强对农村优秀青年的选拔培养使用,每村建立3-5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每年分批次选派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到镇机关跟班学习,并优先从中发展党员,培养村“两委”干部接班人,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健全群众组织。“一约四会”筑牢自治之基。制定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由村干部或有一定威望的党员担任,加强群众自治建设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提升民众参与自治建设的幸福感。创新载体畅通自治途径。利用好“爱心超市”、“孝心基金”,通过爱心超市受益群众1000余人,4至7月孝心基金共发放87.29万元(奖补8.717万元),进一步培养群众文明意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孝善敬老之风。常态长效保证自治成果。开展“逐村观摩”活动,根据乡村工作重点,每季度一个观摩主题,如“爱心超市”、励志工程、便民服务工作、村容户貌提升等,聚焦实事、量化考评,晒亮点、补短板,可学可比观摩、互学互促提升。通过常态化观摩推进,以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基层党建整体提升,便民服务更加有力。
  以法治引领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用好一支队伍。成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中间,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等各类讲座35场,人数达2500余人,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弘扬一股正气。通过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文艺轻骑兵入村演出等方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引导群众自觉向善向上、文明守法。搭建一个平台。构建全域管理平台,推进网格化群防群治,让群众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行为准则和习惯,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以道德育人为重点,倡树乡村新风。文化设施“物尽其用”。大力推行广场文化,各村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结合县“壮丽70年,脱贫早实现”的活动要求,在14个所辖村开展不少于30场的文体活动。文明创建“持续发力”。对已创建成功的省级、市级、县级文明村,结合党建、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内容,打造“墙体文化”;其余各村在年底达到镇级文明村80%以上,引导农民倡新风、树新风。典型引领“潜移默化”。充分挖掘身边典型,用“接地气”、可学可做可赶超的“身边榜样”影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弘扬正能量。2019年全镇“星级文明户”评选不低于50%,“脱贫光荣模范”、“最美庭院”、“道德模范”评选200余人,在镇、村两级隆重表彰,持续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学先进、做先进,展新时代新农民新形象的浓厚氛围。志愿服务“暖心化民”。依托支部共建平台,以“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周”为抓手,广泛开展“我脱贫、我光荣”“文明新风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共建机关支部党员与农村党员、乡村青年志愿者,编排原汁原味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快乐星期天”、“咱们一起奔小康”、好媳妇好婆婆事迹报告等宣讲14场次,参加活动的群众有1500余人,努力引导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睦邻友善、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 (中共汝阳县付店镇党委)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