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志智双扶”让贫困群众脱贫又致富
发布时间:2019-08-30 09:12:30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在农村,一人得重病往往拖垮全家,长期的经济重担,让他们丧失生活信心。在脱贫攻坚中,二郎庙镇始终坚持“志智双扶”,通过引进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基地,通过宣传动员贫困群众重燃生活的信心,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身“造血”脱贫致富。
二郎庙镇西吴沟村48岁的脱贫户曹德全,家中三口人。2014年,曹德全患上了肾病综合症,病情严重,卧床不起,妻子贾天玲带他四处求医,经过治疗,虽然稳定了病情,但再也无法干重活,不仅没了收入来源,每天还要花钱吃药,巨大的生活压力让曹德全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
2015年,曹德全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张学克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通过劝说,他思想上有所改观,主动找到张学克,说自己原先有养牛的经验,愿意通过自身的劳动摆脱贫困。目前,他已连续两年实施到户增收养牛项目,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准备再购买一头母牛。曹德全的妻子贾天玲还被安排进村里的公益岗位,每月300元工资。2017年9月,村中引进扶贫制衣车间,贾天玲和其他9名有能力的贫困群众被吸纳进车间务工,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2017年底,曹德全家光荣脱贫。
同样因病致贫,在政策帮扶下,通过自己努力摆脱贫困的还有贾庆朝家。
同村58岁的贾庆朝和妻子王保荣只有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2014年王保荣突发脑梗半边身子偏瘫,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贾庆朝只能在家照顾。2015年,他们家被识别为贫困户,享受到了医疗、低保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经过两年的康复治疗,王保荣身体恢复,并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而贾庆朝也参加了村里的公益岗位,当上了小队长,空闲时候还能到周边干泥瓦匠,一天也能挣100多元。
“水泥路和自来水免费通到院里,现在我俩不仅有了就业岗位,还享受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虽然脱了贫,今后还要好好干,努力奔小康哩!”贾庆朝对今后生活信心十足。
张学克告诉笔者:“‘志智双扶’是脱贫稳贫的法宝,村里想要发展还要有产业,下一步我们准备引进红薯、葛根、洋芋加工车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与县草庐蜂业合作,引进具有观赏价值的400箱蜜蜂,逐步形成以石头村、蜜蜂养殖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新去处,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喜增 通讯员 卫腾飞)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