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城:文化扶贫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08-30 09:07:4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争当贫困户,很难有出路;抢当贫困户,吓跑儿媳妇”“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行走在该县各乡村,一幅幅宣传标语映入眼帘,让人耳目一新。雪白的墙壁、整齐的字迹、彩色的喷绘,不仅扮靓了村庄,更用文化充实了扶贫内涵,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
  坚持文化扶贫和物质扶贫互助共促,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墙、农民讲习所、“送戏下乡”、艺术节、广场舞等文化熏陶、思想引导,进一步拓展文化扶贫阵地,丰富扶志扶智形式,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精神力量。
  补齐文化短板  夯实基层基础
  “自从俺村有了文化广场后,大家伙儿都有地方去了。一到晚上,男女老少都到广场上散步、跳舞、玩耍……跟城里一样热闹。”赵河镇西北村群众李广献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日益宽裕,广场文化活动成为农村群众新的娱乐方式。”县法院驻该村第一书记梁锋说,借助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投资14万元,今年初村里建成了近7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搭起了文化舞台,配套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广场周围还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公约等文化墙,吸引周边群众锻炼、学习。“今年以来,全镇已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43个村级文化广场。下一步,我们将对村级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提升,使其成为‘文化大舞台、理论大讲台、文化大展台’,以文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该镇党委书记孔令东介绍。
  赵河镇文化中心建设是该县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县财政对全县承担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3个乡镇109个贫困村每村拨付10—20万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为28个贫困村建设文化广场、活动室,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实施文化启智 激发内生动力
  科技类、种养类、少儿类、文史类,一个个书柜、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籍,有人站在书柜前挑选书本,有人坐在书桌前认真阅读……小小农家书屋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大作用。
  袁店乡河湾村脱贫户王云朋在到户增收项目支持下,于2016年发展蔬菜产业,由于缺乏种植技术,蔬菜发展受到阻碍。通过到农家书屋查阅相关种植书籍,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底,王云朋蔬菜种植收入达4万多元,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目前,全县534个农家书屋图书配送达到全覆盖,极大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室等平台,为农村群众提供产业发展、市场销售、就业创业等致富信息,成为农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依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推进文化惠民 提升幸福指数
  “跳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让人身心舒畅。我已经坚持七八年了,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参加广阳镇第十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的该镇高沟村群众仝克云说。
  广阳镇以农民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深入实施村民道德建设工程,极大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有力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激励全镇人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热爱祖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行。
  巩固提升全县脱贫攻坚成果。2018年,全县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246场次,其中109个贫困村演出142场次;放映电影6480场,其中贫困村980场;开展“图书下乡助力脱贫攻坚”活动66次,送图书9000多册(次),有效激发广大群众读书积极性;组织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百姓宣讲直通车”“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等活动120多场,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振贫困村群众精气神。
  文化扶贫走进乡村邻里,深入千家万户,接通了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该县把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孙喜增 通讯员 赵娟)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