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贫困村民爱上“艾产业”
发布时间:2019-08-06 15:22:47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平顶山讯:(孙苗苗 通讯员 焦萌 赵贝贝)8月7日,在叶县常村镇月台村一艾草种植基地,一辆收割机正忙着收割艾草。不大会儿工夫,眼前的一大片艾草就收割完毕。
“只要天气不下雨,再有十天就能收割完毕了。用上艾草收割机,效率比人工高多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海介绍道,收割过的艾草就留在地上,自然晾晒3至5天,期间,还有翻晒机负责翻晒;最后,打捆机进地,把翻晒好的艾草打捆运出,整个艾草收获过程变得省时省力。
去年以来,叶县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助推脱贫的重要抓手,不仅拿出专项资金进行补助,还向种植村派驻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常村镇山冈薄地多,艾草成为该镇调整种植结构的主方向,目前已扩大到两万多亩。
月台村地处浅山丘陵带,有土地5000余亩,共406户村民,种植艾草条件得天独厚。在政策的激励下,李金海三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南阳考察艾草种植。最终该村将艾草种植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并于去年6月以集体资产注册成立叶县月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规模种植艾草。
去年冬季,该村村集体流转土地2100亩,全部种上了艾草,基本实现户户入股。规模种植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今年5月初,头茬艾草长成,现在是第二茬艾草。
“今年年初我们种的艾草,第一年的头茬产量不高,亩产就二三百斤。这一茬产量高,预计能到到六七百斤,到了明年产量会更高。”李金海说。为了拉长产业链条,就在一个月前,月台村在村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上马了艾绒提取项目。
李金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用的是自己的标准化厂房、艾绒加工机器总共花了十几万。艾绒5800一吨,剩下的艾渣也能卖到450一吨,艾草每亩直接能增值300元左右,这买卖划算。”
常村镇镇长赵幸伟介绍,除月台村外,该镇文庄、栗林店等7个村也在大力发展以艾草种植为产业的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的种植面积都不低于300亩。目前,头茬艾草均正在收割,机械化操作渐渐成为主力。下一步,该镇还会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发展艾草种植产业,形成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