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六变”唐庄
发布时间:2019-07-10 10:37:24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新乡讯:从一穷二白的穷山沟,到远近闻名的千强镇。从最初的开山凿石求致富,到后来的无工不富谋发展。几十年来,位于豫北太行山东麓的卫辉市唐庄镇通过奋斗谱写了一曲乡镇致富发展的高歌,守着一颗不变的初心,让唐庄发生了翻天巨变。

在新乡市唐庄镇治理荒山荒沟的造地现场,造地设计师王庭森正在指挥着良田改造,王庭森说:
“几十年来我光配合指挥长配合了十几个人了,我们自己搞设计,自己组织施工,跟着老吴反正是小车不倒只管推,决心跟老吴干到底。”

他口中的老吴就是唐庄镇的党委书记吴金印。1987年来到一穷二白的唐庄镇后,造地就成了他的头等大事。为了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他们利用周边丰富的山石资源,建起了近百家石料厂、水泥厂。新乡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荒山荒坡荒沟多,我们过去穷、落后,就是穷在这儿,落后在这儿,我们把这个劣势变成优势,荒山能栽上树,变成绿色银行。”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开山采石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村民段广顺告诉记者:“当时那个石渣机一开,麦看不见麦,路看不见车。”
当时,各地都正掀起工业热潮,环保还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面对眼前唾手可得的真金白银,吴金印的决定再次展现出了改革者的魄力。吴金印:“当时群众编了个顺口溜,“吃饭捂住碗,睡觉盖着脸,一年吃块预制板”,这我心里咯噔一下,下决心关停这些石渣厂。”

说干就干,吴金印带领领导干部关停石料厂并对荒山进行修复,摸索出了“鱼鳞坑”,把山坡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同时,在1998年利用置换出的工业用地,以超出同时期标准的规格建设了产业园区,吸引了百威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吴金印:“他(企业)一瞧咱的路,一瞧咱的水厂,一瞧咱的电源,咱的条件最好,这些企业都来了。”

如今的唐庄早已聚集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等各类企业40多家,2018年工业总产值超过90亿元。老百姓的收入也从30年前的人均300元,增长到如今的2万元。村民赵平:

“在咱家门口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上班之前是咋也没想到的,也挺自豪的。”


眼下,唐庄镇又开始谋划打造旅游小镇、航空小镇,发展第三产业,77岁的吴金印带着不变的初心,领着唐庄镇再一次走上了转型之路。吴金印:“老了以后哩,更感到时间的短促,更要抓紧,在能工作的时间里要一天顶两天呐,能多干的要多干点,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儿,再不干就没时间干啦,哈哈哈……”(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激扬 新乡广播电视台记者 段玉龙)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