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淮源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职工薛堂:忠诚刻骨 担当铭心

发布时间:2019-01-17 16:16:24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英雄,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平常日子的鞠躬尽瘁,是普通岗位的恪尽职守。流血牺牲是英雄,无私奉献也是英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题记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周永生 通讯员 杜福建 李彦)二十年,每日置身连山叠翠、水帘飞瀑、桃洞铺霞的人间仙境,他却不曾有一刻空闲,静坐细品。二十年,经常义务补路修桥、呵花护木、铲雪除冰,固守一方天地,他从不曾叫苦叫怨,吝啬付出。二十年,缺席儿女成长课堂,无暇照料双亲,心有万千愧疚,他却仍义无反顾。
  人们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薛堂,桐柏县淮源景区一名极其普通的职工,领导眼里,他是勇于担当的先锋;同事眼里,他是律己宽人的“胖哥”;贫苦户眼里,他是亲如家人的“老弟”。他带领的科室连年被评为“一类科室”,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他用二十年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谱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
  斯人已逝,美名长存。近日,奋斗在工作一线的英雄走了,很多人为他送行,想起他的敬业奉献,人们无不啧啧称赞,肃然起敬。
  “景区发展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身为景区一员,能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感到很满足”
  “胖哥晕倒了!”11月4日上午,薛堂在连续几天劳累,极其疲惫的状态下,又坚持开景交车去盘古溪两趟,第二趟回来,一下车便踉跄倒地,说头疼得厉害,之后便昏倒在同事怀中。与他一起值班的同事察觉情况不妙,立刻将其送到县医院抢救。闻讯而来的三十几名景区干部职工赶到医院,在抢救室外等候,渴望着医生带来好消息。然而谁都想不到,一向身强体壮、仿佛“铁打的”汉子,因突如其来的脑干出血,危在旦夕了。
  “薛堂总是这样,把重任压在自己身上,宁愿自己多干点。”与薛堂在景区东山门售票站共事多年的同事马越峰感慨地说。薛堂已经一连忙了5天没有歇歇脚儿,10月30号到11月2号三天,都在山上给樱花清杂,11月3号又开着景交车全天接送一个500人的旅游团队。“清杂过程中,割草机几乎一刻也没离开胖哥的身边,因为他觉得机器太危险,怕我们用不好伤到手。”马越峰回忆起薛堂晕倒前繁忙的工作,心里十分后悔没有劝他歇一歇,“开景交车的时候,他总想着自己多跑几趟,让游客早点到达目的地,也让我们有时间多休息。”无论随时随地,他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他人放在第一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这就是所有人都由衷敬佩和信任的薛堂。
  “景区发展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身为景区一员,能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感到很满足。”对薛堂来说,为景区奉献就是他人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1997年,年轻的薛堂来到淮源景区,成为东景区售票站的一名职工。怀着对家乡、对工作的赤诚,他扎根这片青山碧水,一干就是20年。虽然只是一名售票员,但只要是对景区有益的事,他从无二话、主动去做。2016年9月,淮源景区着手申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薛堂在领导同事的深切信任下承担起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游客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景区步道和停车场的整修完善,全新导视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设施的维护更换……尽管每一项任务都艰苦而繁重,但薛堂坚持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从不假手于人。他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极高,经常对同组的工作队员说:“创4A,是为咱们老家桐柏争光,再苦再累都值。既然任务交给了我们,咱们就按最高的标准做到最好。”那段时间,薛堂天天加班,吃住在山上,白天和工人一起干活,加快施工进度,晚上和单位领导、同事一起开会,探讨破解工作难题。为达到工作标准,他一寸寸检查实施的项目;为节省开支,他一趟趟背起施工的器材;为排查隐患,他一遍遍走过漫长的步道。用薛堂同事的话来说,“薛堂的脚,踩过东景区的每一条台阶。薛堂的手,抚摸过东景区的每一块标语。”薛堂和景区全体干部职工一起,用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效的工作效率,大干三个月,最终迎来了淮源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喜讯。这是桐柏县淮源风景名胜区一张金灿灿的名片,它为桐柏创建生态强县、旅游名县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薛堂同志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分配给他的任何工作,他都能以身作则,团结带领队伍圆满完成任务,大家对他非常放心。”淮源景区领导这样评价薛堂。2017年3月,景区打造“十里樱花带”景观。该景点长达十公里,近万株樱花树,全部由景区干部职工亲手栽下。让景区变得更好,更多的游客喜爱这里,正是薛堂的心愿。为此,对打造十里樱花景点,薛堂满怀热情、全身心投入,主动担起其中一个工作队的队长。“带着土的树重达100多斤,都是薛堂带着男队员一棵棵从山路边背到山上去的,”当时与薛堂一起种树的赵艳辉说,“虽然队伍人数不少,但薛堂十分体谅女同事,只让我们负责做一些打水、做饭等后勤工作。”历时一个月,薛堂带领着约20人的小队,圆满完成植树1000多株的任务。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薛堂又帮助别的队伍背树、挖穴,他热情的行动感染了大家,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如今,每到樱花盛开的时节,花团锦簇,与绿树蓝天遥相映衬,美不胜收。十里樱花春含笑,引来游客涌如潮。薛堂很为此感到骄傲,一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们。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剪枝记得清清楚楚。
  “我们要用真诚和热情把游客服务好,把游客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
  “挨过打,受过气。”这是许多景区工作人员的真实经历。但这样的经历对薛堂来说稀松平常,从未减弱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游客的负责友善。他常说:“我们要用真诚和热情把游客服务好,把游客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为景区争光,为桐柏添彩!”2017年“五一”期间,有一名游客在通天河景点晕倒了,但是通往该景点路是一条山间步道,无法通车。发现情况后,薛堂第一时间飞奔上山,背起游客冲下石阶。看到游客体格较大,薛堂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同事提出要和他轮流背。薛堂考虑到游客确实较重,担心同事万一背不住,会给游客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拒绝了。他一鼓作气将人背下山,火速送往医院。当得知游客经治疗后无大碍,薛堂总算松了一口气。在景区服务游客的这些年里,薛堂与不讲理的逃票人理论过,与倒卖黄牛票的小贩斗争过,也多次自掏腰包给游客买水买药,任何时候都把景区、把游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哪怕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薛堂也从不徇私情。平日里,薛堂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以免单位有事找不到他,但在节假日,他的手机又24小时关机,以防有亲朋来要“人情票”。他对自己要求严,也对售票站所有职工要求严格:“不管谁找上咱们,都得按规定购票。单位有单位的制度,大家必须遵守。”
  “薛堂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同事们称赞薛堂的一句话。只要是对单位发展有利的事,他总是冲在最面。淮源景区是国有林场,冬季防火任务较重,薛堂带头参加了防火救援队。白天在售票站服务、开景交车接送游客,晚上巡防山火到深夜,第二天他又精神抖擞地正常开展工作。近几年,因为冬季防火任务较重,他又主动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别人,节假日几乎都未与家人一起团圆过。与其说薛堂是在“干活”不如说他是在是“抢活”。“重活儿、脏活儿、险活儿”,怕别人苦、怕别人累,即使没分给他,他也乐呵呵地抢着做。冬季落雪的太白顶风景如画,但是结冰的路面阻碍着游客的脚步。每到雪后,薛堂率先扛起工具,一句“干吧,兄弟们!”大家便积极地跟着他去铲雪。从西山门到太白顶9公里的路,他们靠双手把积雪一铲铲清理干净。一些同事跟他抱怨活多,他拍拍同事肩膀劝到:“活儿总得有人干,不要斤斤计较,多出点力、多留点汗不是什么坏事。把景区发展好了,咱们也骄傲,把心胸放宽点。”
  “把帮扶贫困户当作‘家事',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以心换心”
  将帮贫扶困当作“分内事”,将贫困户的事当作“家务事”,薛堂捧着一颗真心,换来贫困户的真情。2015年10月,按照桐柏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薛堂与回龙乡栗树村4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带着一颗热忱而真挚的心,他走进贫困户家中,像亲人一样嘘寒问暖、为他们脱贫出谋划策。贫困户都亲热地叫他“薛老弟”。栗树村党支部书记杨宝林对薛堂的工作十分认可,“薛堂工作负责、细心,不管是宣讲政策还是帮贫困户解决困难都非常到位。”
  “感谢薛堂老弟,帮助俺家在2017年底光荣脱贫了!”脱贫户王汉民的妻子说起薛堂非常感激。帮扶该户后,薛堂通过入户和多方走访,摸清了王汉民家的情况。他了解到夫妻两人有致富信心,但因为缺资金又找不到好的发展项目,就认真地给他们讲党的富民政策,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鼓励王汉民家试种白木耳,第一年就赚了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夫妻俩第二年扩大白木耳种植规模,还新种了夏枯草、艾草、玄参等药材,2017年仅这几项就有六、七万元的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王汉民夫妇对薛堂的感激远远不止脱贫这一件事。“薛老弟对我们的事操心得很,啥事找他他就没有不愿意的。”王汉民的妻子患风湿病多年,薛堂知道后默默记在心里,多方替她问诊买药,打听治疗经验。来来回回跑了很多次,王汉民妻子多年的风湿病现在居然好了大半,下地干活都没问题。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到地里帮忙抢收花生,一件件小事王汉民和妻子看在眼里,暖在心坎。俩人想送他一点自己腌的咸鸭蛋,薛堂体恤他们生活不易,总是笑呵呵地说:“你们也不容易,留着给孩子补补身体。”如今,知道薛堂出事的消息,夫妻俩非常悲痛。
  “薛老弟现在在哪儿,我们能不能去看看他?”薛堂出事后没多久,得知他住院的消息,贫困户王汉魁焦急地向驻村工作队打听情况。当被告知薛堂至今仍在昏迷中无法探视,王汉魁很遗憾,但还是坚持:“等他情况好点了我再去。”薛堂是2017年12月与王汉魁结成帮扶对子的,短短10个多月,他们已经建立了深厚情谊。“薛老弟待我们亲得很。记得有一次,三伏天,特别热,他还一直站在我家门口等我回来,给我讲政策,还送了日用品。”王汉魁对薛堂那次的入户记忆深刻,“汗顺着他的脸淌下来,就像被水洗了一样。”以心换心,薛堂被贫困户放在心上。王汉魁在拉红薯的路上与人发生碰撞,肋骨被撞断。薛堂怕他舍不得花钱,硬是塞给他200块钱叫他补补身子。王汉魁虽然已经五十多岁,妻子还患有慢性病,但是老两口身体硬朗、十分能干,种着十几亩花生。在薛堂的鼓励和政策的帮扶下,他们家养了鸡和猪,还种了艾草、玄参。“薛老弟和我们商量过,明年我家准备买头牛,再多养点猪,”王汉魁说,“我对脱贫有信心!”
  “景区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爸爸不回家,我就是女汉子。”薛堂女儿看似坚强的一句话又包含着多少说不出的委屈!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上班,晚上等所有人走完,薛堂关门落锁才开始回,与上学的孩子一星期甚至半个月见不到面。薛堂的一天很长,这一天他可能锄了草、打了火、铲了雪,还开着景交车拉了许多趟游客;薛堂的一天又很短,因为没时间陪孩子写一会儿作业,陪妻子逛一回超市,陪父母检查一次身体。儿子腿痛的走不了,本来商量好一起去医院,但接到工作电话,薛堂还是坚持返回工作岗位。尽管总是抱怨爸爸,威胁他“要把手机藏起来”,但两个孩子其实异常懂事又明理,从没有因为自己委屈就耽误薛堂的工作。
  “我知道他是真的是为景区的发展而骄傲,想和大家一起多干点事。”每次失约,看到薛堂恳求的眼神,妻子都不由得被他打动。去年景区成功打造了“十里樱花带”,薛堂特别高兴,向妻子承诺:“等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带你一起去看看我亲手种下的树,我们一起在樱花树下漫步……”可惜,这美好的一幕只存在于薛堂的描述中,赏樱季正是景区最忙的时候,他根本无暇顾及妻子,等到抽出空,满树樱花已长出绿叶葱葱。他愧疚却坚定地向妻子解释:“景区也是咱桐柏的一个脸面,眼看这两年发展越来越好,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我们以后还有时间去看。”想起薛堂夏天里晒得脱皮的胳膊,冬天里冻得皲裂的双手,妻子真希望他自私一点儿,然而千言万语说出来的只有一句话:“你去吧,家里有我。”
  “作为一名职工,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薛堂能够一心为集体争光、为别人着想,这是他应该做的。”薛堂的父亲薛远增一向理解和支持儿子的工作。去年他生病住院,作为儿子的薛堂居然抽不出一天时间去探望。内心深深的愧疚让他在电话里像个孩子般泪流满面地哭泣:“爸,我很想去照顾你,但我真的走不了,单位信任我,让我负责重要工作,我要是走了工作就得耽误,别人也要因为我而多干活,请您理解我!”想起薛堂的话,父亲忍不住心疼儿子,却又用沉默给予他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一心扑在单位工作上,把游客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总想着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不给景区抹黑,我们做家人的只有支持!”薛远增的话掩不住骄傲,但微微颤抖的手透露出作为一个父亲内心的苦痛。
  寒冬渐深,瑞雪忽至,那阳光下满山闪耀着的洁白宛如薛堂的初心:“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情系淮源甘为草,却斗霜寒四季青。薛堂犹如淮源画卷中一棵翠柏,傲立风雪,铮骨长存。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