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张林镇:贫困户刘兴泽的脱贫路
发布时间:2019-01-17 15:58:4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孙喜增 通讯员 杨晓申 徐辉)连住大雾了多天的镇平县,元月16日终于雾消天晴。该县张林镇不老刘村贫困群众刘兴泽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了。听见他的脚步响起,圈里面几头躺着的大肥猪就哼唧着凑到了栏边,刘兴泽将母亲煮好的猪食倒进食槽,几头猪争先恐后的奋勇抢吃,嗷嗷哼哼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感谢主人的款待。
看着几头大肥猪,刘兴泽憨厚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快过年了,这些猪肯定能卖个大价钱,今年要过个肥实年了。
“这娃以前可受罪了……,脑子不太好使,别人好欺负他,可家里的活我也干不动,还得靠他”,提起兴泽,年老多病的母亲就掉泪。刚出生的刘兴泽与其他孩子明显不一样,天生智障,从小就是村里同龄孩子欺负的目标,长大后又是村民闲暇时嘲讽的对象。长期有病的父亲前几年,撒手归西。还有个亲伯父瘫痪多年、失去自理能力、任凭驻村工作队磨破嘴皮也不愿意去敬老院,每天也得靠兴泽照顾送饭送喝、端屎端尿。家里太穷,拖累太大,别说兴泽,就是已经二十好几的弟弟也因贫困娶不来媳妇,一气之下外出打工,几年也不回来一次。
让每户有产业、有就业人员,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才是脱贫之计。2017年初,驻村工作队合计给他找点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大家说这娃虽然脑子有点迟钝,但身体不错,问问他养猪不。“泽娃,我们给你申请个到户增收项目,给你弄几头猪养养中不中?”,“可中,你得给我妈说”,“那你甭管,我们工作队给你妈说”。几次登门,一直对养猪有抵触情绪的母亲松口了。工作队员们凑钱给他家买了几个小猪仔。几头小猪仔牵了回来,一下子成了兴泽的心肝宝贝。每天定时喂食,一有时间就往猪圈跑,还向同样是贫困户、通过养牛脱贫的的好朋友刘飞学习养殖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已成功繁育到11头,个个满身是膘,今年年底出栏几头,万把关收入是轻轻松松的。
产业解决了,能不能就业?村内设置公益性岗位,每个月给700多元。工作队一下子想到了刘兴泽,“这娃听话,还勤快,让他当保洁员一定行”。穿上工作服的刘兴泽充满了使命感,每天定时上岗,认真负责,把自己的责任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泽娃中呀,能伺候人,还会养猪,干活也中,你看这路扫多净,牛啊!”,“嘿嘿,扫哩一般呀!”听着村民的夸奖,刘兴泽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伺候大伯生活起居、保洁路面、喂猪,已成为刘兴泽每天的三件大事。2018年底,帮扶他家的县财政局同志来到了他家,“泽娃,你算算,今年一共赚多少钱?”“记不住,反正扫地就能挣8000多”,“能脱贫不能?”“能能,能脱”。“ 两业”( 产业、就业)扶贫在兴泽一家全部实现,脱贫也就水到渠成。
每次县乡来检查,“走,泽娃,看看你养的猪去”,“走,看看”,听到众人的夸奖声,激动的刘兴泽擦着脸,眼睛喜成了一条缝,通过劳动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估计是刘兴泽和他母亲从没想到的。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