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朱集:精准发力助脱贫全面提升固实效
发布时间:2019-01-11 15:14:3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孙喜增 通讯员 申鸿皓 程洋)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社旗县朱集镇党委、政府紧盯脱贫目标任务,提振精气神,主动积极作为,抓牢抓实各类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基地及车间建设,以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巩固精准扶贫的向好势头,以扎实的成效全力迎接脱贫大考。
改善基础条件 方便生产生活
近年来,朱集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坚持在交通、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环境整治等方面多点发力,全镇各村特别是贫困村的环境面貌得到持续改观,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交通状况明显改善。2018年,全镇新修水泥村道4.2公里,整修苗朱路及镇区柏油路15公里,群众出行更方便。安全饮水更安全。投入资金377万元,分别为许庄村、李黄、杨庄村申请并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全部达标,村民喝上了安全清洁放心水,为保证明年整村脱贫打下基础。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全镇改造低压线路6600米,高压线路5000米,新增变压器6台,基本满足了全镇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镇专门成立了环境整治工作办公室,充实6名同志专职专责,并配备有洒水车、垃圾车等环保设施,负责全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依托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人员,各村成立有专职保洁队伍,负责各村的环境卫生,至目前,全镇共安排专职环卫保洁人员130名,持续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户容户貌,确保全镇明年脱贫环保达标。
兴产业促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脱贫攻坚,重点在产业,关键在就业。朱集镇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该镇按照县统一规划,已与兴隆镇、郝寨镇签订并落实了5000亩的县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协议,通过种植中药材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镇域内流转5000亩土地,采取以合作社为主体与企业签订协议、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林果和蔬菜产业。目前,正在进行地膜铺设和种子分拣。
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户能有稳定的产业收益。大力发展烟叶种植,2018年全镇种植烟叶0.8万亩,带动112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在3个贫困村分别建成60千瓦村级集体电站,15户贫困户受益,每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在4个贫困村250户贫困户建设每户5千瓦的户用光伏电站,带动26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大力支持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建设,建成扶贫车间6座,产业基地5个,共带动贫困户 190户667人,户均年收益不低于6000元。充分发挥益农合作社优势。全镇27个行政村均已成立益农合作社,全部贫困户均已入社,并获得收益分红。用足用活金融扶贫政策。为全镇11家带贫企业申请贷款1980万,通过务工、捐赠等方式为397户贫困户每年增收不低于2000元;户贷户用42户195.5万元,补贴利息8万元。针对劳动能力弱又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积极申报并安排公益岗位609人,使这部分贫困人口通过劳动就业实现增收,最终脱贫。
落实行业政策,保障全面脱贫
完善社保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仅2018年上半年,就为全镇低保贫困户876户2975人发放低保金142万元,为特困供养贫困户553户629人发放特困供养资金102万元,电费补贴4.8万元,残疾人补贴8.4万元。此外,办理残疾证70人,完成无障碍改造33户。
开展教育扶贫。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做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落一人。全镇共有1074人享受教育补贴,发放资金80万元,其中享受学前教育258人12.9万元,小学生373人7.18万元,初中生185人11.66万元,高中生118人17.57万元,专科及以上大学生101人26.35万元,职业教育39人4.37万元。
实施健康扶贫。通过为贫困户签约家庭医生、免费体检、办理慢性病卡等工作,让贫困人口同样享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该镇全部贫困户已签约“县乡村”三级医生,为贫困户免费体检3467人,办理慢性病卡439人,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367人次,享受“一站式”结算服务521人次,慢性病报销7624人,报销金额36.8万元。另外,为277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为6个贫困村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