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孝”心来开路
发布时间:2018-12-28 13:32:47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孙喜增 通讯员 杨柳青 罗小彬)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河南省西峡县石界河镇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从弘扬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入手,推动“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结合,引领贫困村逐步形成良好民风、家风,为精准扶贫增添了新活力。
(责任编辑:田哲)
石界河镇的石界河村就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多年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伺候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着中华儿女敬老孝亲的美德。她就是韦梅,一位有口皆碑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她的可敬可爱赢得了当地人的交口称赞。
韦梅,27岁,原籍贵州省。在外打工期间认识石界河村河街组小伙子金建义,经过两年相识相知,于2011年冬结婚,婚后二人生活幸福美满,尤其是韦梅对公公婆婆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一家人其乐融融,左邻右舍都夸他们家取了个好儿媳妇。
婆婆是二级残疾,耳朵和眼睛都不太好使,她要经常亲手帮婆婆洗脸,洗脚,擦身子,虽为媳妇,胜过亲女。每顿饭她都总是先要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因此,多年来她一直是吃着适合公公婆婆口味的饭菜。婆婆身体不好,个性强,脾气急,心里烦,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喜欢唠叨,她能理解这是病魔带给老人的一种痛苦发泄,她都默默的听着,心平气和的和婆婆谈心,拉家常,说开心事。邻里婚丧嫁娶,亲朋好友办事上礼金,她都要先听听公婆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在这个家还有他们老两口的地位。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冬韦梅的公公突感不适,去县里人民医院诊断,被确诊为胃癌。按照病情,县、市医院都做不了这个手术,只有到省城医院进行治疗。为了筹备资金,韦梅打电话告诉贵州娘家的父母,两天时间筹资10万元,拉着公公去郑州住院,二十多天花去近20万元。手术回来以后,公公需要少食多餐,每天需要吃10多顿饭,都是韦梅一个人在病床前服侍。这一做就是好几年,直到现在公公每天还要吃五六顿饭。她任劳任怨,从未抱怨过,邻里都说:“他们家真是烧高香了,这样的儿媳哪里找。”
面对别人的称赞,韦梅总是淡淡地说:“我离家几千里地,公公婆婆就是我的亲生父母,他们这样疼我,我不孝敬他们,我心里有愧。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我只是在做对得起良心的事而已。”
韦梅,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和质朴的行动诠释着中华孝道,践行着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石界河镇正挖掘本乡本土模范标兵,用身边人带动移风易俗的变化,推动扶贫扶智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