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队首赴东非探索人类起源 你去么
发布时间:2017-09-29 09:34:2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军廷)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我国第一支现代人类起源考古队将于10月1日开赴东非肯尼亚进行为期50多天的考古发掘,成员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方是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许昌人”头骨化石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任该队领队。

将要开展工作的巴林戈遗址1地点,属肯尼亚裂谷省巴林戈县,距离首都内罗毕西北约300公里。遗址位于东非大裂谷纵深丘陵地带,剥蚀地貌,稀树草原环境,地表均为火山灰堆积,植被较少,经雨水冲刷,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在地表上暴露,文化遗物十分丰富。

2017年4-5月,该队在遗址区进行了前期调查,采集40余件石制品,包括手镐、手斧、刮削器和勒瓦娄瓦石核、石片等。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埋藏于上部火山灰层中,属旧石器时代桑戈文化,是过渡阶段的旧石器文化,已有的年代证据显示,该石制品技术体系出现在距今20-30万年之间。

李占扬认为,非洲的桑戈文化可能与早期现代人起源具有密切的关系,近期河南灵井遗址“许昌人”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发表,有关现代人起源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讨论的新热点,“许昌人”及其文化虽在年代上比桑戈文化晚,但“许昌人”具有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的特征,因此开展中、非古人类及其文化的深入对比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巴林戈遗址1地点于2016年发现,今年将进行第一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此外还计划在巴林戈湖、博戈里亚湖地区开展古人类遗迹分布调查,调查面积20平方公里。同时,中肯双方初步约定,中方考古学家对出土的重要人类化石和新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有命名权。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西方国家学者在东非进行多项考古发掘,取得了“露西”、“东非人”等很多重要考古发现。在西方国家组织的考古发掘中,偶尔可见到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发掘的中国学者,一直以来,中国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学家,盼望着有朝一日在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上,组织自己的考古队,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这次组队成行,不仅实现了这一梦想,而且还标志着中国学者已正式加入了在非洲探索人类起源的“国际考古俱乐部”。
中国学者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开展考古工作,这既是中国考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这种以中国考古学者为主体,以长期课题为导向的走出国门的考古工作,已逐渐成为中国考古的新常态。
李占扬介绍说,古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运用自然科学的手段研究人类体质及行为的演化规迹,研究范围为距今300万年至距今1万年之间,占整个人类历史的99﹪以上。该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同国外“接轨”最早,中外学者采用相同的手段研究人类演化等共同课题,是最适合开展国际合作的考古门类。
关于考古经费的构成,李占扬说,西方国家考古队经费的来源是多元的,来自私营企业、民办基金会的投资占大综,企业家看到了国际考古项目的影响和广告效益,考古学家利用充足的资金发展事业和增强自身责任,已是不少知名企业的成功之路。和国外考古队相比,我们的经费来源仅国家资金这一块,因而李占扬呼吁有远见的企业家参与到国外考古项目中来,以实现考古成果大众化和助推企业发展的共赢目标。
(责任编辑:宗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