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 学剪纸 “猴加官” 外国友人成河南非遗项目粉丝

发布时间:2018-05-28 10:44:5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贺志泉)"刚才有位美国朋友就对‘猴加官’非常感兴趣,让随行翻译问了我很多问题。通过讲解,我感觉虽然他并没有完全领会‘猴加官’的戏剧起源,但是他知道‘变脸’,这就够了。"5月27日,在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会场的外围,吹糖人、猴加官、梅花篆、剪纸等非遗项目通过活态展示,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的目光。来自英国的小伙在获得了一个小糖人后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自豪地向记者求留影。
 
        有点像提线木偶,又有点像戏曲“变脸”,用一根木棒牵着几条细线便能在一开一合间令人爱不释手。来自南阳新野的猴加官非遗传承人徐劲松为大河网记者展示说:"很多外国朋友对熊猫形状的很感兴趣,他们大部分人很难理解戏剧元素,但是看到熊猫‘变脸’,都觉得很神奇。猴加官虽然只是一种玩具,却融入了戏剧,面具,泥塑,布艺,绘画等传统民俗元素,利用杠杆原理便能活灵活现的展示动物憨态可掬的形态,很惹人喜爱。"
        其实,猴加官是综合了"跳加官"及"新野猴戏"而创造的,汲取中原地区丰富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养分。猴同"侯",再与脸谱官帽叠加起来,意味着"封侯加官",暗喻"官上加官",寓意福禄双全,吉祥喜庆,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
     为什么会喜欢猴加官呢?徐劲松说,"我从小就喜欢民俗文化,第一次看到老师魏义民做的猴加官就着迷了,他不仅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还是新野‘猴戏’的衍生物,这对于保护非遗项目,让民间艺术流传下来很有帮助。"
     据徐劲松介绍,他的师傅魏义民今年已经90岁高龄,他曾是全国唯一掌握并传承猴加官这一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现在非遗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承断代,截至2011年全国会这门手艺的只有我老师自己。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招几个徒弟,多参加几次庙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古老的技艺。"
        在2017年认识魏义民以后,师徒二人除了制作猴加官,在原有戏剧面具的基础上增加了熊猫、福娃等时髦形象,让其更有"国际范儿"。同时,他们致力于猴加官的文化推广,从起源戏剧文化,猴戏文化,演绎过程等方面来解密传播。"能参加这次论坛我感到很荣幸,这是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出口。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能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将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