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一座在水声中醒来的城市

发布时间:2018-07-11 14:41:42 来源:许昌日报

  张毅力 徐驰
  太阳一落山,许昌人陈根旺就出了家门。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地点准是家门口的中央公园,线路也准是沿着水边。一走两个小时,出出汗,乐呵呵地回家。
  “这水,看多少遍都不厌,闻着水汽感觉都是甜的。”陈根旺说。
  陈根旺今年63岁,像他这个年纪的许昌人都“亲水”。亲,是因为缺。曾经,许昌是一座干渴的城市。人均水量仅有全国的1/10,不足全省的1/2。在陈根旺的记忆中,人吃不够,庄稼喝不饱,因抢水造成的冲突数不胜数。
  如今的许昌却忽然间变得“水灵”。河湖相连,碧波千顷。行走市区,不经意间就被一汪碧水醉了眉眼。“干渴之城”如何变了“北方水乡”?
  汇引三江水 解渴一座城
  缺水,困扰许昌很多年。
  有先天不足。穿越许昌市区的3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夏季行洪。河湖不连通,引水不畅,调蓄能力有限。大雨来时,许昌“盆少”留不住,“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有后天因素。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市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面积达7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部分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发展较为滞后,污染问题突出,水质多为劣V。
  治水,首要问题是开源。从哪里借水?
  “许昌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是南水北调。”许昌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王玉庆说,南水北调每年分给许昌2.26亿立方米水,等于一年送来两个大型水库。原本的城市饮用水源北汝河,每年就可以置换出1200万立方米水用于城市景观用水。
  引入三江水,解决“水之源”。王玉庆说,许昌汇引长江、黄河、淮河三江水,投资55.5亿元,对市区河湖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修复。打造出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2015年9月1日,许昌开闸放水。北汝河水如一汪清泉,注入市区。先是清泥河,然后经过连通渠奔淌进清潩河、护城河、西湖公园、运粮河、饮马河、学院河和东湖湿地。
  河通了,城活了,市民们一路追着水跑,欢声不停。
  河流会呼吸 清水永长流
  清潩河三达湿地,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一级A标排放水源源不断流入水草丰茂的湿地,通过分解吸收,流出时已成为地表四类水。77亩湿地每年为清潩河补充大约1000万立方米的清洁中水。
  三达湿地只是许昌的“绿肺”之一。许昌市为7座污水处理厂配套人工湿地,曾经“酱油色”的河流从城区消失。此外,许昌实施管网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新建雨污水管网80公里,截流排污口600多个,城市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水通了,如何保证“清水长流”?许昌治水治污一起上、点源面源一起治。在点源治理上,许昌市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61条造纸生产线被淘汰、压缩造纸产能22万吨,取缔“散乱污”企业4232家,重污染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从2014年的4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
  河流可以呼吸,水可以净化。如今在许昌,几乎找不到硬化的河道堤岸,取而代之的是卵石整齐砌起的“格宾石笼”。护岸、步道由建筑垃圾再生制成的透水砖铺就,卵石里面还内衬一种土工布,只透气透水,不流失水土……
  水,一天天变清。城市,一日日变美。穿城而过的清潩河,出境断面达标率从2013年的16.67%逐年提升,2016年达到100%,位居全省第一。护城河里,十里荷花荡起了清波;鹿鸣湖中,白天鹅驻足栖息。
  共享水之乐 碧水润莲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许昌人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水,提升了城市的“颜值”。110公里水系,“沿河一片绿、依河一批景”。已历600岁的护城河,清淤栽莲,再现“十里荷花半城柳”的莲城风光。河上开通水上巴士,每年50万人次“泛舟河上、环游许昌”,一度出现“满城尽是看水人”的盛况。
  水,润活了城市“心肺”。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蓄水以来,许昌浅层地下水回升2.6米,地下水漏斗区消失不见。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地表水断面总达标率由2015年的70.8%提高到95.6%。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水,改变了许昌人的生活。夜幕降临,东湖公园上的音乐喷泉灯光绚丽,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赏水、游湖、观景、健步走。“以前窝家里看电视,现在看不完的景,亲不够的水,谁还在家闲着?”市民崔长忠说。水系贯通后,不爱运动的老崔成了“暴走团”的主力队员,每天晚上都要走上十几公里。
  许昌人爱水,更惜水。
  “这么好的水再变黑变臭,我们就成了罪人。”王玉庆说,许昌市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在河南省率先把水资源考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许昌人还拿起法律武器“护水”,新制定的《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保护条例》10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
  如今的许昌,脱水之困,兴水之利,享水之乐。古老的莲城,正在水声中慢慢醒来。
  (转自6月27日人民网-河南频道)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