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夏收夏种工作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8-06-25 14:56:15 来源:许昌日报

  为了确保秋作物丰产丰收,建安区农业部门多措并举,引导农民做好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为今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图为6月21日该区陈曹乡农民正在进行化学除草作业。 孔刚领 摄
  本报讯(记者 武芳 通讯员 苏征)今年我市“三夏”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指挥调度。农业、农机、气象、粮食等部门密切配合,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快打,抢墒播种,夏收、夏种工作进展顺利。夏收工作自5月28日开镰,仅用一周时间全部收割完毕,确保了颗粒归仓。在抓好夏收的同时,积极抢墒播种,抗旱抢种,全市累计抗旱浇水面积 107万亩,抗旱抢种72万亩。截至6月23日,夏种工作圆满结束。
  丰收不易,领导高度重视。去年麦播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相继克服播期因雨推迟、孕穗期晚霜冻害、扬花期病虫害偏重发生、灌浆期持续阴雨寡照等不利影响,夏粮获得较好收成。
  密切配合,加快夏收进度。今年小麦成熟时间集中,农业、农机、气象、粮食等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千方百计加快麦收进度,提高收割质量。农业部门及时开展“三夏”宣传,提醒农民群众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抓住天气晴好时机,抢收快打,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群众抢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农机部门精心组织机收会战,努力提高协议机车的到位率,准备充足的收割机械,发挥“嘀嘀农机”网络约车作用,强化有序调度,满足全市机收需求。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报,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抢收快打,及时发布“三夏”气象预报。从5月28日开镰收割,6月4日,全市330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完毕,麦收工作比常年提前了3天时间。
  抢墒播种,优化种植结构。在抓好抢收的同时,全市各地积极开展抢墒播种、抗旱抢种。同时,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秋作物种植结构。持续调减玉米面积,全市播种玉米224.5万亩,比上年调减14.5万亩;持续发展优质花生,种植花生26.5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持续发展优质大豆,全市大豆面积56.7万亩,比上年增加5.4万亩;发展中药材生产,种植中药材44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发展优质蔬菜、瓜果和小杂粮等高效作物,种植面积59.1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
  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农业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和推广体系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技术明白纸,送科技下乡,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组织群众开展抢收快打,抢墒播种,抗旱抢种,做到收获一块,播种一块。大力推广机械单粒播种、种肥异位同播、匀速浅播等技术,科学指导群众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秋作物长势健壮,下一步将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群众开展秋田管理,努力夺取秋作物丰收。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