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小麦陆续开镰
发布时间:2018-05-29 15:42:10 来源:许昌日报

本报讯(记者 武芳 通讯员 谭菲 苏征)麦香四溢,遍地金黄,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5月26日,随着轰鸣的小麦收割机驶进麦田,我市小麦开镰。
去年麦播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各地狠抓麦播关键技术,加强应变管理,积极防治病虫害,多渠道促进苗情转化,小麦长势好于预期。5月26日,禹州市的无梁镇、浅井乡、朱阁镇,襄城县的紫云镇、湛北乡等地小麦开始收获;5月27日,建安区的灵井镇、桂村乡、河街乡、苏桥镇,长葛市的后河镇、大周镇、石象镇、和尚桥镇等地开始零星收获;预计5月31日前后,我市平原地区小麦开始大面积收割。
我市现有联合收割机7000台、大中型拖拉机7300台、小型拖拉机4.1万台、玉米播种机3.1万台。农机部门引导农机合作社、经纪人从外地协议引进联合收割机1000多台,加上自发流入我市的机械,完全可以满足麦收需求。在巩固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我市鼓励开展秸秆机械化打捆作业,每亩补贴20元。
在麦收开始前,市农机局帮助农机手对“三夏”作业机械进行检修、调试和保养,联合收割机已普遍检修一遍,培训收割机手、拖拉机手、修理工5000多人;动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230份,合同作业面积85.4万亩;新装联合收割机“智慧农机”测亩计产终端600台,安装终端的机械已达到2400台;推出了“滴滴农机”手机App,农民群众可自主联系机械快速收割。同时,市农机局积极发挥许昌智慧农机信息平台作用,对机收会战动态情况开展24小时监测,根据机械陆续到位情况,联系本市先前外出作业的收割机按计划如期返回;组织督导引进机械按合同落实到位,引导安排散机进入合理作业区域;动态跟踪麦收进度,即时开展机械调度。
此外,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趋势预测,今年“三夏”期间将有8次降水,局地还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面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天气情况,我市要求县级农机部门结合市农机局修订印发的《许昌市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做好麦田排涝等各项准备,将机具组织和调配工作做实做细,确保优质小麦实现单品种专收专储,推广收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