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第九中学:科创育人结硕果 实践创新启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02 14:59:49 来源:信阳教育电视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我国青少年科创教育迎来系统性变革。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紧跟时代脉搏,以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为契机,通过课程创新、平台共建、赛事进阶等举措,在机器人竞赛、学生编程、人工智能教育等领域结出丰硕成果——2019至2024年间,九中学子累计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冠军1项、季军2项,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国家级奖项42项,编程类国际赛事金奖38项,成功构建起“基础课程+实践项目+竞赛培养”的科学教育生态,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的“九中范式”。
顶层设计:锚定方向,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以“办有温度的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为核心理念,将科创教育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形成“133”智慧教育模型:以“数字素养驱动的育人方式革新”为核心,通过“AI深度赋能教学、管理、评价全流程”,实现“工具应用、教育创新、生态重构”三层突破。学校不断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高速光纤网络、云计算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并接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国产AI大模型,打造虚实融合的智慧教育空间,为科创教育奠定坚实技术底座。
课程体系:分层进阶,锻造创新人才成长链
学校构建“基础普及+实践深化+竞赛拔尖”三级课程体系:
基础层:七年级信息科技科、AI通识课全覆盖,开设Scratch、Python等编程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实践层:成立“九中天行者机器人竞赛社团”“九中海伦编程社团”,开发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融入信阳茶文化、航天精工标准件厂科技研学等本土元素;
竞赛层:搭建“校本挑战赛-省级选拔-国际赛事”进阶通道,近五年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2项、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奖项42项,2024年ICode全球总决赛勇夺1冠4金3银。
师资赋能:双轨并行,培育AI时代新园丁
实施“筑基-赋能-引领”三大工程:
筑基工程:通过UMU平台开展混合式培训,累计培养7651人次,教师AI教学工具应用能力达标率提升至85%;
赋能工程:开发12门AI融合课例在线课程,参编信息化教材2部,科学类校本课程9门,获省级教育信息化成果奖4项;
引领工程:组建区校AI教研共同体,加入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第41协作组,辐射15省市20所学校。教师张辉等6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师”,形成“名师引领、全员参与”的科创教研格局。
机制创新:多元协同,激活教育生态新动能
校企联动:与河南航天精工、文新茶产业园共建实践基地,年均开展产教融合活动4场;
赛事育人:以世界机器人大赛、河南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为练兵场,创新“AI助教+真人导师”双师指导模式,近三年培养出王铭轩、姜炳宇等白名单竞赛冠军;
生态重构:首创“11135”校内外协同模式,通过数字课例共享平台惠及区域师生,打造“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九中范式。
成果辐射:星火燎原,书写时代育人新篇章
信阳九中的科创教育已结出累累硕果:获评“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活动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十佳书香社团”“全民终身学习品牌”,培养省市级科技名师8人,孵化学生科创竞赛获奖荣誉百余项。2024年,学校编程社团成员谢孟杨取得ICode全球总决赛冠军,吴昌霖、翁方哲在芒果TV算法挑战赛中跻身全国前十,彰显“数字原住民”的硬核实力。
以科创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潮头,信阳市第九中学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践行“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教育使命。从大别山麓到世界赛场,九中学子用代码编织梦想,以机器人对话未来,生动诠释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深刻内涵。这份探索不仅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更昭示着:当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每一颗创新的种子都能在时代的土壤中蓬勃生长,终成支撑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