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政务大数据局:关于学习宣传落实 《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2-12-10 09:37:0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优化全市政务服务换进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近期批准通过《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作为政务服务主管部门,信阳市政务大数据局深入贯彻落实和学习宣传《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
图片5
        信阳市政务大数据局长周辉,在12月9日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发布会上就关于学习宣传落实《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工作打算汇报道:
        《信阳市政务服务条例》是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基本遵循,是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全市政务大数据系统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逐项逐条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继续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学以致用,形成“一切工作有条例、围绕条例做工作”的工作格局。
微信图片_20221210101705
        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中心(站)要紧扣大厅管理运行,认真学习《条例》中关于大厅建设、便民服务、服务延伸等相关要求,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步伐,努力营造办事高效、温馨舒适的政务服务环境;各窗口受理人员和审批人员要吃透拿准《条例》规定的政务服务业务内容、业务流程、审批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办事要素,准确运用到为企业群众解决困难、办好实事中去,不断增强自身的政务服务能力。
       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宣传主阵地,突出企业群众关注重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条例》的背景意义、重要内容和具体要求,不断扩大《条例》知晓率。一是做实现场宣传。在报刊架、宣传架、服务台、休息区、各办事窗口摆放《条例》宣传材料,集中两周时间现场向每一名办事群众发放宣传册、口袋书,利用LED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视频,组织“红帮帮、绿通通”帮办代办队伍主动向办事群众宣传《条例》,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二是做优媒体宣传。布局媒体宣传矩阵,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台等传统新闻媒体和微信、微博、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网、信服办APP等网络新媒体,刊发《条例》全文和权威解读,扩大社会影响面,营造知条例用条例的浓厚氛围。三是做好上门宣传。结合企业群众满意度回访、政务服务“上门办”,成立宣传工作组,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面对面、一对一对企业群众关注的政务服务热点问题进现场讲解、答疑释惑,力争《条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全面推进与抓住重点相结合、把握进度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实施“三步走”战略。一是立足当前,2023年上半年,推动“区块链”应用场景扩大到30个,实现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四电”应用尽用,建设“鹰眼”电子实时监察系统,加强政务服务业务全流程实时监察。建成政务服务网3.0版本,提升“信服办”APP智能化场景化水平,让办事企业群众一看就明白,一点就能办。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优流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集成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实施证照联办、一证准营。打造不动产交易登记“一网通办”平台,落实“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二是布局明年,2023年底前,打造“服务外包、受审分离”升级版,建设“一窗受理知识库”。持续发挥“你呼我应”六位一体投诉监督机制作用,实现评价率、事项覆盖率、部门覆盖率、差评整改率达到100%。围绕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持续提升“一件事一次办”主题覆盖范围。推进更多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市域通办。建设网上“红帮帮、绿通通”服务专区,将大厅线下的咨询、辅导、帮办、代办等服务从线下办理、预约上门办理延伸到网上办理。三是着眼长远,盯紧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标,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不断完善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深化“一网通办”、推行“全程网办”、拓展“指尖即办”、推广“数字适老”。推行材料预审、免费邮寄打印、特殊人群服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提升线下服务质效。巩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成效,统一编制市、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创新推广“政务服务大篷车”,设置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体验官”,形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加强惠企服务精益化管理,推动惠企政策、惠民政策、人才政策、招商政策、金融服务政策等免申即享。(袁卿 张杰文) 

责任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