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自然资源局深化登记财产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12-08 16:56:3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年来,息县自然资源局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手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嵌入式”贴心服务,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建设的新高地。
一、免收所有不动产登记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实现登记“零成本”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复工复产,根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免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登记函〔2021〕2号)等文件规定,县自然资源局本着“开拓思路、创新做法”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扩大免收费用范围。自2021年12月20日起,息县免收所有不动产登记费,提供免费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成本”,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增加群众和企业满意度。
二、流程再造,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 ,实现不动产登记效率再提升
(一)认真梳理自然资源部门15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环节及办理要素,通过“精简、合并、共享、代替、取消”等方式,不断精减审批材料,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
(二)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将不必要的环节全部取消,对不动产登记涉税环节缩减为“申请、缴税”两个环节,统一由综合窗口一窗受理缴税;不动产登记缩减为“受理、登簿”两个环节办理,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三)不断压缩办证时限,现已实现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登记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更正登记、注销登记、异议登记等9项登记业务压缩至1小时办结。
(四)加强内部协调,积极推进容缺办理事项,凡不涉及信息安全的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凡责任人能够担当的事项不再层层审批。
三、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
(一)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不动产的登记中心坚持企业和群众的需要为导向,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精准把握本职工作性质和特色,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雷锋岗”,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咨询、引导。推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办理、自助查询、免费邮寄、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动靠前服务、定向服务、延时服务等,切实解决企业所急所需,增强企业获得干和幸福感。今年以来不动产登记中心已面向群众、企业进行延时服务68次,获得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
(二)服务窗口前置。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从业端延伸至金融银行,法院。由登记中心对业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群众在银行、法院、开发企业即可办理预告、抵押、查封等相关登记业务。目前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已在法院、开发企业(27个)和银行(7个)布设了从业端,并派驻4名工作人员,到法院和银行窗口坐班工作。
(三)息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财产登记工作,开启“互联网+”模式,创建优化营商环境财产登记服务企业微信工作群,将全县开发企业、工业物流仓储企业、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有关人员拉入工作群,由不动产登记中心专门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服务,为企业财产登记提供政策咨询,解答企业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增加了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精神,融洽了政企关系,增加了企业对不动产认知度、感知度、获得了企业的满意度。
(四)常态化开展企业回访,发挥助企纾困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知晓率,大力宣传推行一系列利企惠民措施,深入企业走访,倾听企业需求,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梳理归档,制定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沟通,推动问题化解。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不动产登记“文明示范窗口”
(一)加强业务学习。不动产登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中心经常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邀请业务专家进行授课,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打好基础。
(二)强化服务意识。窗口工作人员牢记工作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蹲下身来与群众沟通交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克服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切实消除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切实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
(四)强化工作纪律。突出抓好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把纪律规矩贯穿工作始终,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以不动产登记示范窗口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下一步,县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创新便民新举措,努力构建便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大力推行“即时办、就近办、网上办、全豫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谱写“美好生活在息县”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免收所有不动产登记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实现登记“零成本”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复工复产,根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免收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登记函〔2021〕2号)等文件规定,县自然资源局本着“开拓思路、创新做法”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扩大免收费用范围。自2021年12月20日起,息县免收所有不动产登记费,提供免费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成本”,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增加群众和企业满意度。
二、流程再造,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 ,实现不动产登记效率再提升
(一)认真梳理自然资源部门15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环节及办理要素,通过“精简、合并、共享、代替、取消”等方式,不断精减审批材料,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
(二)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将不必要的环节全部取消,对不动产登记涉税环节缩减为“申请、缴税”两个环节,统一由综合窗口一窗受理缴税;不动产登记缩减为“受理、登簿”两个环节办理,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三)不断压缩办证时限,现已实现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一般登记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更正登记、注销登记、异议登记等9项登记业务压缩至1小时办结。
(四)加强内部协调,积极推进容缺办理事项,凡不涉及信息安全的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凡责任人能够担当的事项不再层层审批。
三、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
(一)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不动产的登记中心坚持企业和群众的需要为导向,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精准把握本职工作性质和特色,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雷锋岗”,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咨询、引导。推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办理、自助查询、免费邮寄、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动靠前服务、定向服务、延时服务等,切实解决企业所急所需,增强企业获得干和幸福感。今年以来不动产登记中心已面向群众、企业进行延时服务68次,获得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
(二)服务窗口前置。不动产登记中心将从业端延伸至金融银行,法院。由登记中心对业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群众在银行、法院、开发企业即可办理预告、抵押、查封等相关登记业务。目前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已在法院、开发企业(27个)和银行(7个)布设了从业端,并派驻4名工作人员,到法院和银行窗口坐班工作。
(三)息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围绕财产登记工作,开启“互联网+”模式,创建优化营商环境财产登记服务企业微信工作群,将全县开发企业、工业物流仓储企业、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有关人员拉入工作群,由不动产登记中心专门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服务,为企业财产登记提供政策咨询,解答企业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增加了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精神,融洽了政企关系,增加了企业对不动产认知度、感知度、获得了企业的满意度。
(四)常态化开展企业回访,发挥助企纾困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知晓率,大力宣传推行一系列利企惠民措施,深入企业走访,倾听企业需求,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梳理归档,制定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沟通,推动问题化解。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不动产登记“文明示范窗口”
(一)加强业务学习。不动产登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中心经常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邀请业务专家进行授课,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打好基础。
(二)强化服务意识。窗口工作人员牢记工作目标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蹲下身来与群众沟通交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克服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切实消除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切实做到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
(四)强化工作纪律。突出抓好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把纪律规矩贯穿工作始终,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以不动产登记示范窗口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下一步,县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创新便民新举措,努力构建便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大力推行“即时办、就近办、网上办、全豫办”,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谱写“美好生活在息县”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