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扶贫车间”助力精准脱贫

发布时间:2018-05-04 16:46:47 来源:信阳日报

  本报记者 曾令菊 通讯员 曹良刚
  “我家里两个孩子上学,还种有田地、喂养两头猪,所以出不了远门。”昨日,在商城县余集镇月美制衣“扶贫车间”里,正在加工服装的该镇莲塘村贫困户周芳微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挣钱贴补家用,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这个月美制衣厂是本村人余行菊夫妇俩几年前从深圳返乡投资创办的。目前,制衣厂已发展成为厂房面积1000余平方米、缝制设备45台、年生产服装20000件的中型服装厂。产品通过物流销往浙江杭州、诸暨和湖北武汉的鞋服市场,年销售额1500万元,年纯利润达500万元。
  余行菊介绍说,在这个“扶贫车间”里,像周芳这样的当地留守妇女有8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人们平均月工资2000元,技术熟练的可达2500元,极大地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支持了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
  无独有偶,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双椿铺镇张畈村贫困户孙志芳,在家门口的尔宏羽毛厂“扶贫车间”上班,一年能领近30000元工资,成了全县闻名的“巧媳妇”。目前该县先后有2000多名妇女通过“巧媳妇”扶贫车间实现稳定就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人均年收入20000多元。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充分认识到产业扶贫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所以紧紧抓住江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因融资难、招工难等原因,经营成本上升、急需转移外迁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扶持企业进村办厂办车间,既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条件,满足了贫困户“养家糊口”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困难,也免去了企业建设宿舍楼、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压力,实现了贫困户增收、工厂盈利、资产盘活、多方共赢的喜人局面。
  “我们坚持以引进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为主,主要经营来料加工、服装鞋帽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充分挖掘农村人口红利,留守妇女和贫困群众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农民变工人’‘厅堂变车间’‘麻将手变编织手’‘等靠要变自己创’的四大转变,促进了贫困群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该县负责同志如是说。
  为吸引成功人士、大学生、企业家返乡创业,该县还专门制定了提供创业扶持资金、求职就业补贴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还可以获得5000元的开业补贴。据统计,近两年来,该县返乡创业人数达2000多名,已发放各项创业扶持资金及示范带贫基地奖励资金700余万元,形成了政府支持企业、企业带动帮扶的脱贫联动格局。
  该县以“归雁经济”领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倒逼“扶贫车间”对工人进行人才技术培训,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实现精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我以前在外出苦力,刚来时啥也不会。现在学会了怎么使用双针头电车和高头车,以后无论到哪儿都不愁没活儿干了。”正在该县达权店镇盛源帽子厂做儿童帽子的贫困农民许家平高兴地说。
  目前,伴随着人才、技术、资本向农村流动,“扶贫车间”已逐渐成为该县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实现了企业和贫困劳动力的互利双赢和良性互动。目前,该县已有近百个“扶贫车间”建在乡村,帮助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老人、轻微残障人员等3000多户70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