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农村娃身边的“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8-07-06 10:48:52 来源:新乡日报
讲解员给孩子们讲解文物知识。
□本报记者李超文/图
“这是咱们平原博物院镇馆之宝的清代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是郑板桥的代表作,图轴以竹、石、兰为描绘对象,构图得体,浓淡适宜,竹子的内涵已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精神象征。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做人,有气节,不畏逆境,不惧艰辛,虚心向上,依靠勤劳智慧走上致富道路。”市平原博物院讲解员张梓真,眼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心潮澎湃地解说着。“老师,我们很喜欢听你讲,老师还来吧!”几十名孩子围着张梓真仰着小脸请求地说。6月30日,新乡市平原博物院“流动博物馆”驱车100公里,走进国家级贫困县封丘县潘店镇贫困村中刘庄村,开展文化扶贫活动,为这里的孩子讲解文物故事,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调研北京市工作时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一个“活”字,说透了方法。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连接”,一端连着过去的历史、广阔的世界,另一端接着今天的我们。
在中刘庄村小学操场上,一块块精美的文物展板,图文并茂,讲述着博物馆内文物的故事,吸引了近200名师生和村民走近“流动博物馆”,饶有兴致地倾听讲解员引人入胜的讲解。孩子们和村民对“流动博物馆”的到来很兴奋,充满了好奇,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生平第一次了解和接触到这些。
“以前见过类似的文物讲解吗?”“从没见过,真好!”“喜欢看吗?”
“喜欢,还想看!”
记者不忍心过多打扰孩子们认真听讲,只与四年级学生李明珠进行了简单交流。
“‘流动博物馆’还带来了重大历史事件‘陈桥兵变’的展板和精彩讲解,这是在咱们封丘发生的大事,开启了300年宋文化的源头。”中刘庄村小学教师刘强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听了讲解后,发现有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非常感谢‘流动博物馆’走到乡村孩子们身边。”
“贫困村里的孩子太需要补充课外知识了,与城里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对课外知识的关注度,让我们激动。我们要尽其所能普及知识,通过文化扶贫来增加农村孩子的知识储备。”一身职
业装、身配耳麦的张梓真,认真讲解着每幅文物图片的内容、背景、文化内涵及映衬的时代精神,她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博物院里同等档次的视听内容。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的“金色名片”,它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普通民众欣赏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保证这个“窗口”更好地服务大众,实现良性发展,让文物与大众产生互动?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新乡市平原博物院开展的“流动博物馆基层行”活动,不失为一个创新之举。该活动对于激发沉睡在博物馆库房中的文物“活起来”,揭下神秘面纱,融入民众生活,进而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活力,让博物馆变得更具亲和力,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实际效果,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中刘庄村是封丘县潘店镇重点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户118人,目前还有贫困19户51人,经过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扶贫干部的帮扶,该村14户37人可望在今年年底脱贫,贫困率可以降至低于2%的国家标准,实现脱贫。
“扶贫不仅要扶物质,更要扶精神、扶文化。‘流动博物馆基层行’在文化扶贫方面可以大有作为,通过走进贫困村接地气宣讲这种形式,教育引导群众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扶贫工作意义深远。”中刘庄村第一书记、新乡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郝永飞对记者说,“流动博物馆基层行”要常态化,力争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今年5月,我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充分发挥本系统人才智力优势和文化浸润力量,统筹运用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式,到2018年年底,实现全市重点贫困村“精神扶贫五大专项行动”(政策宣讲专项行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典型选树专项行动、文化艺术专项行动、文明创建专项行动)全覆盖,为全市脱贫攻坚营造舆论氛围、凝聚正能量。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