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产—原阳大米

发布时间:2017-07-30 14:25:33 来源:河南特产网

原阳大米,河南省原阳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原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加上特殊的黄河沉积土,所产大米米质晶莹透亮,软筋香甜,香味纯正,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素有“中国第一米”之称。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牌“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1995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展销会金奖”、“河南名牌农产品”、“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
原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北面是黄河故道,南面是黄河高滩,原阳县水稻生长区就是在这一长60公里、宽15公里的狭长背河洼地带中,加之用富含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的黄河水浇灌,水稻生长期内昼夜温差较大,大米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昔日的盐碱地还赋予了原阳大米天然的独有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更为重要的是原阳县高度重视水稻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稻种20多个,试种后从中筛选出“68-11”、“黄金晴”、“豫粳6号”等作为当家品种,在全县大面积进行推广。同时,大胆实施科技创新,2003年,40克原阳优质水稻种子搭载第18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第一次上天;2009年,23克原阳水稻种子搭载“神七”第二次遨游太空,标志着原阳大米从此进入了全新的“太空育种”时代。多种因素的耦合成就了“中国第一米”的品质。

历史沿革

原阳大米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朝,东汉时期已成为宫廷专用大米。宋丞相包文拯在原阳巧断大米案的传说妇孺皆知,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原阳县明代的墓葬中发现了碳化的稻谷谷粒。但由于黄河洪涝和盐碱的侵扰,原阳水稻种植并未得到繁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修了黄河大堤,首先解除了原阳的水患之忧,并引来黄河水,用其沉淀的泥沙淤住盐碱地栽种水稻。1968年,原阳县原武镇试种水稻成功,“万亩碱区变良田,黄水引来稻花香”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原阳县水稻种植规模得以迅速扩大。197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引来黄河水 碱区稻花香》为题目,对原阳县除盐碱收稻米脱贫穷进行了高度评价和赞扬,对原阳县干部群众科学种田和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进行了深入报道,“原阳大米”由此不胫而走。原阳县为打开大米市场,借助107国道穿越境内的交通优势,建起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大米专业市场—原阳大米市场。1991年11月15日,原阳县隆重举办了首届“大米节”,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李先念、田纪云为大米节题词。尔后,原阳大米以“米中珍品”的身份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频频亮相,逐渐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经过原阳县人民的辛勤探索和发展,到2012年原阳水稻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年产稻谷近1.5亿公斤,原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米之乡。

品质特点

1992年,原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化验表明: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八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经国家权威部门化验对比,原阳大米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国际有名的泰国大米。其中铁的含量高出日本天价大米“一见钟情”近5倍,被科学家称为“生命元素”和“天然解毒剂”的硒元素的含量,更是国内、国外许多大米含量的4倍~8倍。

荣誉认证

原阳大米1990年被指定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专供食品,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夺得金牌,被誉为“中国第一米”;1996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河南省首个绿色食品;2002年10月,“原阳大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证书编号:2016469),成为河南省第一枚获准注册的原产地证明商标,也是中国大米行业第一家;2003年12月,“原阳大米”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成为中国大米类中第三个、河南省粮食类产品中首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原阳大米已先后获得“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1995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展销会金奖”、“河南名牌农产品”、“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2003年以来,原阳大米先后出口到吉尔吉斯斯坦、加拿大、南非、俄罗斯等国,开创了河南粳米出口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