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城关镇:人大代表张光辉 履职为民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8 08:59:07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谢子风)“这样沟渠排水才会顺畅。”8月26日,夏邑县人大代表、城关镇财政所所长张光辉在城关镇狮刘村查看水系连通整治情况。
2022年,张光辉从当选县人大代表那天起,就给自己立下规矩:每月至少花一半时间到群众中间去,耐心听群众的话,认真办群众的事。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全镇,心里记满了村民的诉求、企业的难题——“狮刘村沟渠要整治”“西关村广场缺器材”“某企业招工难”……
2025年7月的一天,张光辉在狮刘村入户走访,刚来到村北头,就见几位村民围着沟渠犯愁。原来村里水系连通工程的沟渠清淤到这儿卡了壳:施工路线要经过一片菜地,村民不愿配合,工程只好暂停。
“别急,咱们来算笔账。”张光辉没急着讲政策,而是蹲在菜地里,慢声细语和群众拉家常:“清淤后沟渠通了水,这一片菜地能装滴灌,旱天不用挑水,雨天排水方便。要是因为施工占地方,所有的损失我们赔偿,完工了再帮你们整好地。”一番话解开了村民的心结,停滞的清淤工程重新开工,村民们还主动帮着照看施工器械。“张代表不摆架子,说的话在理,办的事暖心。”村民刘大爷逢人就夸。
财政所不只是管钱的,更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出发展实效。”这是张光辉常对所里职工说的话。在他看来,人大代表要替群众说话,财政所长更要为发展谋路,两个身份得拧成一股劲。
为摸清镇域经济的“家底”,张光辉花了半年多时间跑遍城关镇的大小企业、社区和村庄。进企业就往车间里钻,问订单、问成本、问技术瓶颈;到村庄就绕着田地转,看作物、看设施、看特色产业。他心里记着的除了群众诉求,又多了不少“发展账”:“城湖周边有文旅潜力,缺条环湖路”“各村留守老人多,需建小广场供活动”……
带着这些调研“干货”,他牵头起草《城关镇重点项目建设财政保障建议》,和镇领导讲思路、算效益。在他的推动下,财政资金优先向民生和发展项目倾斜:新兴社区建成37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27个村(社区)都有文化小广场,配套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居民们再也不愁没地方健身游玩了。
2024年,镇上一家纺织企业因决策偏差进了批不合适的原材料,资金周转突然“卡壳”,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企业负责人急得直转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张光辉。他当天就带着财政所业务骨干上门,翻账本、捋流程,一边帮企业对接农商行申请到50万元纾困贷款,一边联系自己此前走访过的几家服装厂,并牵线让这家企业接了批代加工订单。不到半个月,企业账户有了进账,解了燃眉之急。“要是没张所长搭把手,我们这厂子可能就垮了。”企业负责人至今感激不已。
2024年9月,夏邑县遭遇连日暴雨,城关镇不少村庄的秋庄稼泡在水里,有的地方积水没过膝盖。那天凌晨3点,张光辉接到防汛通知,拿起雨伞就往村里跑。
他带着人先往地势低洼的闫刘村郭庄组,大家挽起裤腿,踩着没过小腿的泥水挨地块查看灾情,联系农机站调抽水机。那两天两夜,张光辉没回过一次家,累了就在村委会的椅子上靠会儿,饿了就啃口凉面包。直到第三天中午,大部分农田的积水排得差不多了,受灾群众领到了临时救助物资,他才趴在村委会的桌子上打了个盹。
从调解纠纷的“和事佬”,到发展路上的“参谋员”,再到急难时刻的“排头兵”,张光辉总是说:“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财政所长端着人民群众的饭碗子,两样都得干到实处,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如今,在城关镇,张光辉的脚步仍在继续,从村头菜地到企业车间,从项目工地到群众家门口,他用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李觅良)

2025年7月的一天,张光辉在狮刘村入户走访,刚来到村北头,就见几位村民围着沟渠犯愁。原来村里水系连通工程的沟渠清淤到这儿卡了壳:施工路线要经过一片菜地,村民不愿配合,工程只好暂停。

财政所不只是管钱的,更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出发展实效。”这是张光辉常对所里职工说的话。在他看来,人大代表要替群众说话,财政所长更要为发展谋路,两个身份得拧成一股劲。
为摸清镇域经济的“家底”,张光辉花了半年多时间跑遍城关镇的大小企业、社区和村庄。进企业就往车间里钻,问订单、问成本、问技术瓶颈;到村庄就绕着田地转,看作物、看设施、看特色产业。他心里记着的除了群众诉求,又多了不少“发展账”:“城湖周边有文旅潜力,缺条环湖路”“各村留守老人多,需建小广场供活动”……

2024年,镇上一家纺织企业因决策偏差进了批不合适的原材料,资金周转突然“卡壳”,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企业负责人急得直转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张光辉。他当天就带着财政所业务骨干上门,翻账本、捋流程,一边帮企业对接农商行申请到50万元纾困贷款,一边联系自己此前走访过的几家服装厂,并牵线让这家企业接了批代加工订单。不到半个月,企业账户有了进账,解了燃眉之急。“要是没张所长搭把手,我们这厂子可能就垮了。”企业负责人至今感激不已。
2024年9月,夏邑县遭遇连日暴雨,城关镇不少村庄的秋庄稼泡在水里,有的地方积水没过膝盖。那天凌晨3点,张光辉接到防汛通知,拿起雨伞就往村里跑。

从调解纠纷的“和事佬”,到发展路上的“参谋员”,再到急难时刻的“排头兵”,张光辉总是说:“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财政所长端着人民群众的饭碗子,两样都得干到实处,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如今,在城关镇,张光辉的脚步仍在继续,从村头菜地到企业车间,从项目工地到群众家门口,他用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李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