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11345”机制 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8 09:11:3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韩际东 毛奇)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福祉,今年以来,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综治中心立足辖区实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胆创新实践,构建起以“一个中心统揽、一个平台支撑、三大功能固本、四项机制强基、五个流程闭环”为核心的“11345”智慧治理工作机制。该机制不断推动治理模式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力量整合从“条块分割”迈向“多元协同”、响应模式从“被动兜底”升级为“主动创稳”,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个中心:打造基层治理“指挥中枢”
东风街道将综治中心打造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司法、信访、综治等常驻力量,联动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8家轮驻部门,实行“集中办公、实体运行、协同作战”。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模式,确保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中心每日汇总研判网格上报、平台监测、群众反映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级预警、精准派单,形成“数据汇集—智能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指挥—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今年以来,累计接收并研判各类信息线索580余条,派单处置率达100%。
一个平台:构建全域治理“数字底座”
“云上网格服务平台”是东风街道的治理要诀。辖区被科学划分为43个基础网格,配备43名专职网格员,网格员使用移动终端,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六要素动态采集、实时更新、一图呈现。平台纵向贯通“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横向联通公安、应急等部门,构建起“一屏观全域、一网护全民、一键调资源”的智慧治理格局。目前,累计采集更新数据320余条,处置各类事件320余件。
三大功能:织密社会稳定“多重防线”
“三级联调”解民忧。创新构建“人民调解为主力+行政调解作补充+司法调解强保障”的三级联动解纷体系。简单纠纷“格内就地调”,如邻里纠纷、消费纠纷、家庭矛盾、群体性事件苗头、复杂信访积案等。今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5件,调处成功率达 98.5%。
“天罗地网”护平安。立体化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深度融合“雪亮工程”“高空瞭望”“智慧安防小区”等技防资源,重点部位实现24小时“视频巡查+智能抓拍+轨迹追踪”。组建9支“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开展警民联动常态巡防。辖区警情连续三年下降,2025年同比下降20%以上。
“一站服务”惠民生。优化升级“一站式”服务大厅,集约整合民政救助、社保办理、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纠纷受理等8大项32小项高频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办件量1000余件,即办率提升至90%以上,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9.6%高位。
四项机制:确保体系健全“常态长效”
信息“速采精研”机制。网格员落实“日走访、日报告”制度,做到“格情全掌握、动态全感知”。中心坚持“日汇总、日研判”“周会商、周调度”“月分析、月总结”,对重大风险落实“即时预警、即时签收、即时交办、即时处置”。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累计识别预警重点风险86项。
联动“快响快处”机制。制定清晰的部门职责清单与协同流程,固化“1351”应急联动响应标准:突发事件平台签收不超过1分钟;中心派单明确责任部门、处置要求不超过3分钟;处置力量首次到场不超过5分钟;首期处置情况及进展反馈不超过1小时。成功高效处置了突发火情、水管爆裂等事件。
考评“双轨驱动”机制。建立“网格员星级评定”与“入驻部门协同效能考评”双轨并行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网格员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挂钩,有效激发了队伍内生动力,网格员主动上报有效信息量同比增长45%。
能力“精准滴灌”机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年均举办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16期以上。培训内容聚焦实战,涵盖法律法规、矛盾调解技巧、应急救护、平台操作等,人员参训覆盖率达到100%,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个流程:形成闭环管理“标准链条”
网格主动“报”。网格员巡查“随手拍、即时传”,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将问题上报至云上网格服务平台。日均上报有效事件信息约20条。
平台智能“分”。平台根据事件性质、责任归属,实现智能分拨、精准派单,明确责任主体、办结时限和处置要求。同步向群众发送受理告知短信。
部门限时“办”。一般简易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复杂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重大疑难事项7个工作日拿出方案或阶段性成果。平均处置时长缩短至1.8天。
中心全程“督”。中心通过平台对处置过程实行动态监管。“临期黄灯提醒、超期红灯催办、失职灰灯问责”(对应通报批评、扣分等),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群众回访“评”。办结后,严格落实“电话访、短信评、重点户上门访”的三级回访机制。对“不满意”事项,启动“二次交办”或“提级办理”,直至群众满意销号。累计回访80余人次,二次办理满意率达98%。
“11345”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化解重大疑难纠纷63件;排查整治治安隐患1处,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20%;公共服务事项即办率提升至90%,群众安全感指数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该街道将持续迭代升级“11345”工作机制,在数据赋能、流程再造、精细服务上寻求新突破,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暖心,为梁园区基层治理再添新活力。

东风街道将综治中心打造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司法、信访、综治等常驻力量,联动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8家轮驻部门,实行“集中办公、实体运行、协同作战”。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模式,确保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中心每日汇总研判网格上报、平台监测、群众反映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级预警、精准派单,形成“数据汇集—智能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指挥—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今年以来,累计接收并研判各类信息线索580余条,派单处置率达100%。
一个平台:构建全域治理“数字底座”
“云上网格服务平台”是东风街道的治理要诀。辖区被科学划分为43个基础网格,配备43名专职网格员,网格员使用移动终端,实现“人、地、事、物、情、组织”六要素动态采集、实时更新、一图呈现。平台纵向贯通“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横向联通公安、应急等部门,构建起“一屏观全域、一网护全民、一键调资源”的智慧治理格局。目前,累计采集更新数据320余条,处置各类事件320余件。

“三级联调”解民忧。创新构建“人民调解为主力+行政调解作补充+司法调解强保障”的三级联动解纷体系。简单纠纷“格内就地调”,如邻里纠纷、消费纠纷、家庭矛盾、群体性事件苗头、复杂信访积案等。今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5件,调处成功率达 98.5%。
“天罗地网”护平安。立体化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深度融合“雪亮工程”“高空瞭望”“智慧安防小区”等技防资源,重点部位实现24小时“视频巡查+智能抓拍+轨迹追踪”。组建9支“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开展警民联动常态巡防。辖区警情连续三年下降,2025年同比下降20%以上。
“一站服务”惠民生。优化升级“一站式”服务大厅,集约整合民政救助、社保办理、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纠纷受理等8大项32小项高频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办件量1000余件,即办率提升至90%以上,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9.6%高位。
四项机制:确保体系健全“常态长效”
信息“速采精研”机制。网格员落实“日走访、日报告”制度,做到“格情全掌握、动态全感知”。中心坚持“日汇总、日研判”“周会商、周调度”“月分析、月总结”,对重大风险落实“即时预警、即时签收、即时交办、即时处置”。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累计识别预警重点风险86项。
联动“快响快处”机制。制定清晰的部门职责清单与协同流程,固化“1351”应急联动响应标准:突发事件平台签收不超过1分钟;中心派单明确责任部门、处置要求不超过3分钟;处置力量首次到场不超过5分钟;首期处置情况及进展反馈不超过1小时。成功高效处置了突发火情、水管爆裂等事件。
考评“双轨驱动”机制。建立“网格员星级评定”与“入驻部门协同效能考评”双轨并行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网格员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挂钩,有效激发了队伍内生动力,网格员主动上报有效信息量同比增长45%。
能力“精准滴灌”机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年均举办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16期以上。培训内容聚焦实战,涵盖法律法规、矛盾调解技巧、应急救护、平台操作等,人员参训覆盖率达到100%,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网格主动“报”。网格员巡查“随手拍、即时传”,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将问题上报至云上网格服务平台。日均上报有效事件信息约20条。
平台智能“分”。平台根据事件性质、责任归属,实现智能分拨、精准派单,明确责任主体、办结时限和处置要求。同步向群众发送受理告知短信。
部门限时“办”。一般简易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复杂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重大疑难事项7个工作日拿出方案或阶段性成果。平均处置时长缩短至1.8天。
中心全程“督”。中心通过平台对处置过程实行动态监管。“临期黄灯提醒、超期红灯催办、失职灰灯问责”(对应通报批评、扣分等),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群众回访“评”。办结后,严格落实“电话访、短信评、重点户上门访”的三级回访机制。对“不满意”事项,启动“二次交办”或“提级办理”,直至群众满意销号。累计回访80余人次,二次办理满意率达98%。
“11345”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化解重大疑难纠纷63件;排查整治治安隐患1处,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20%;公共服务事项即办率提升至90%,群众安全感指数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该街道将持续迭代升级“11345”工作机制,在数据赋能、流程再造、精细服务上寻求新突破,让治理更精准、服务更暖心,为梁园区基层治理再添新活力。

(责任编辑:李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