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多元联动织密平安网 基层善治筑牢幸福基
发布时间:2025-07-16 11:30:3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卢美英)今年以来,商丘市梁园区东风街道立足基层治理实际,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平安建设新格局,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平安成果惠及于全民的良好效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资源整合强基础,构建多元共治新体系
优化四级网格架构。街道创新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治理体系,将9个社区科学划分为4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N名志愿者,组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特色服务队9支,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90余次,解决飞线充电、楼道堆物等问题30余件。同时,在小区门岗、物业办公室等场所设立“红色驿站”党群服务点5个,提供便民工具共享、政策咨询等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打造专业调解队伍。街道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妇联等部门资源,建立“法律顾问+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专业队伍,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每周安排律师轮流坐班“法律门诊”,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已提供法律答疑50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同时,邀请资深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组成“专家会诊团”,对复杂纠纷一案一策制定调解方案,提升化解精准度。
搭建智慧治理平台。街道依托“码上居民议事厅”和“云上网格服务平台”,将“云党群服务中心”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在家“扫码点单评单”,网格员“线上接单”快速办理。通过网格微信群、“云上网格”、“码上居民议事厅”等平台,实时收集上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网格员接单后2小时内响应处置,累计处理报修、咨询等事项350余件,办结率达98%,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治理”。
多元联动解纠纷,创新矛盾调处新机制
健全三级调解网络。街道建立“街道、社区、专业性组织”三级调解主体联动机制,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模式。在群众发生矛盾后,先由社区调解委员会调解;对复杂矛盾上报至街道组织调解;对争议大的纠纷,移交司法所或邀请法律顾问、社区民警等专业人员介入综合调解。今年以来,街道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摸排30余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化解成功率达100%,无民转刑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
创新“三诊”调解模式。街道创新实施“志愿义诊、专家会诊、全域巡诊”调解工作法:“志愿义诊”采取“社区牵头+司法指导+妇联协同”方式开展家庭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专家会诊”邀请资深律师、人民调解员轮流坐班“接诊”;“全域巡诊”通过送知识、送服务、送关爱联合相关部门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同时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严格落实“谁调解,谁负责”“一事一回访”,对调解成功的纠纷首月每周回访1次,后续每月回访1次,确保调解成果真落地、见长效。
强化源头预防治理。街道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推行“一三五”下沉机制,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每周一、三、五下沉包联社区,带领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摸排,精准识别苗头隐患。对排查出的风险按性质、紧急程度分类建档,动态更新重点人员档案78份,今年以来已化解苗头性隐患16起。同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举办法治讲座5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受众人数超8000人次,有效减少因不懂法引发的纠纷。
群防群治惠民生,打造平安共建新格局
织密治安防控网络。街道组建由分管领导、社区网格员、群众志愿者、社区民警等构成的9支群防群治巡逻队,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方式,常态化开展“红袖标”治安巡逻。重点加大对高铁广场、校园周边、人民公园等场所巡逻力度,累计参与巡逻1000余人次。同时广泛发动老党员、楼栋长、物业人员等组建“平安东风志愿者”队伍,开展巡逻守望、安防宣传、“护学岗”等活动,形成高压严打震慑态势。
创新平安宣传方式。街道聚焦反邪教、反电诈、防溺水三大宣传重点,利用网格微信群、社区宣传栏等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实现全覆盖。线上依托网格微信群精准推送,累计转发安全提示及警示小视频200余条;线下在社区宣传栏设置专题板块,同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覆盖居民6500余人次。精心筛选真实案例制作警示材料,通过“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切实提升居民风险识别能力。此外,联合派出所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宣传活动20余次,为群众守好“钱袋子”。
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组建“银晖工作室”“治安巡逻队”等自治队伍5支,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提供助餐送药、健康监测等精准服务30余人次。打造“网格议事厅”协商机制,通过“居民提事—网格议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闭环流程,完成小区线路改造、下水道改造等民生项目9个,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的自治目标。
东风街道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机制融合、全民参与,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力量分散、协同不畅、源头预防不足等难题,平安建设的根基更加稳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优化四级网格架构。街道创新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治理体系,将9个社区科学划分为4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N名志愿者,组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特色服务队9支,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90余次,解决飞线充电、楼道堆物等问题30余件。同时,在小区门岗、物业办公室等场所设立“红色驿站”党群服务点5个,提供便民工具共享、政策咨询等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搭建智慧治理平台。街道依托“码上居民议事厅”和“云上网格服务平台”,将“云党群服务中心”建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在家“扫码点单评单”,网格员“线上接单”快速办理。通过网格微信群、“云上网格”、“码上居民议事厅”等平台,实时收集上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网格员接单后2小时内响应处置,累计处理报修、咨询等事项350余件,办结率达98%,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治理”。
多元联动解纠纷,创新矛盾调处新机制
健全三级调解网络。街道建立“街道、社区、专业性组织”三级调解主体联动机制,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模式。在群众发生矛盾后,先由社区调解委员会调解;对复杂矛盾上报至街道组织调解;对争议大的纠纷,移交司法所或邀请法律顾问、社区民警等专业人员介入综合调解。今年以来,街道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摸排30余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化解成功率达100%,无民转刑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
创新“三诊”调解模式。街道创新实施“志愿义诊、专家会诊、全域巡诊”调解工作法:“志愿义诊”采取“社区牵头+司法指导+妇联协同”方式开展家庭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专家会诊”邀请资深律师、人民调解员轮流坐班“接诊”;“全域巡诊”通过送知识、送服务、送关爱联合相关部门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同时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严格落实“谁调解,谁负责”“一事一回访”,对调解成功的纠纷首月每周回访1次,后续每月回访1次,确保调解成果真落地、见长效。
强化源头预防治理。街道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推行“一三五”下沉机制,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每周一、三、五下沉包联社区,带领网格员开展地毯式摸排,精准识别苗头隐患。对排查出的风险按性质、紧急程度分类建档,动态更新重点人员档案78份,今年以来已化解苗头性隐患16起。同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举办法治讲座5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受众人数超8000人次,有效减少因不懂法引发的纠纷。

织密治安防控网络。街道组建由分管领导、社区网格员、群众志愿者、社区民警等构成的9支群防群治巡逻队,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方式,常态化开展“红袖标”治安巡逻。重点加大对高铁广场、校园周边、人民公园等场所巡逻力度,累计参与巡逻1000余人次。同时广泛发动老党员、楼栋长、物业人员等组建“平安东风志愿者”队伍,开展巡逻守望、安防宣传、“护学岗”等活动,形成高压严打震慑态势。

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组建“银晖工作室”“治安巡逻队”等自治队伍5支,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提供助餐送药、健康监测等精准服务30余人次。打造“网格议事厅”协商机制,通过“居民提事—网格议事—协同办事—群众评事”闭环流程,完成小区线路改造、下水道改造等民生项目9个,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的自治目标。
东风街道通过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机制融合、全民参与,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力量分散、协同不畅、源头预防不足等难题,平安建设的根基更加稳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李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