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践初心 履职为民显担当——记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刘庄村人大代表李贤波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5-06-30 10:11:30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省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陈臣盛夏时节,走进商丘市梁园区观堂镇刘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大街,绿意盎然的农家小院,村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闲置空地用竹篱笆围成的“美丽小菜园”,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绿洲”,“镶嵌”在大街小巷,成为一抹抹靓丽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村民们在优美的环境中过着惬意的生活,幸福感油然而生……
微信图片_20250630101202
      “自李贤波担任镇人大代表和村支部书记以来,俺们村变化确实太大啦!道路进行了硬化,路边装了路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晚上我们在村里散步,感觉很幸福,很高兴。”说起村子的变化,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在刘庄村,镇人大代表、村党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贤波不仅是村民信赖的“当家人”,更是一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镇人大代表。他始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改善生态,用实干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履职尽责勇担当,招商引资作先锋。作为人大代表,李贤波始终牢记职责使命,积极响应镇人大主席团号召,凭借对党的事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商会、协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结交各界人士,广泛收集项目线索。并成功吸引了森宏食品有限公司、竹韵制衣厂、商丘市辉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入驻村里,为180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难题。
微信图片_20250630101216
      李贤波常说:“项目招引绝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能发展。在企业搬迁落户过程中,他始终坚持服务优先,把企业发展的“堵点”作为精准服务的“靶点”。新企业落地后,面临着招工和运输等问题。李贤波把准企业需求,动员村干部、党员广泛开展宣传,为企业成功招聘180余人,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同时,他积极奔走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运输修缮道路,完善电力供应配套设施,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
      谋发展促振兴,抓好产业兴旺星。农村要想富,产业结构调整是出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李贤波深知“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党建引领,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 的创新发展模式,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盘活土地资源,促进规模化经营,近年来,全村新建了100多座蔬菜大棚,有效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村里还邀请农业专家,给大棚提供技术支撑,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效益。让群众致富增收。同时,通过“蔬菜基地+村民”的经营方式,优先吸纳村民在温棚里务工,既有效带动了全村农业规模化发展,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青苗竞秀,夏风拂陇,盛夏,行走在刘庄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整齐划一,熠熠生辉,大棚内一垄垄辣椒挂满枝头,周身透红的西红柿圆滚滚地躲在藤蔓下,披着翠绿外衣的黄瓜像顽皮的孩子在藤上打秋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美丽乡村底色。为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李贤波带领村民深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扎实推动村庄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由村干部带头,党员、志愿者和群众组成“主力军”,对公路沿线、村道路、河道沟渠、房前屋后等区域的枯枝杂草、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清理整理,确保全村卫生无死角。整治工作中,村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弯下身子、沉下性子,对村内主次干道、房前屋后、河道两侧的顽固垃圾、枯枝败叶等进行集中清理。
      村规民约聚合力,“约”出文明好风气。该村以“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守”为原则,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并定期开展好家风宣讲会,用身边人来影响身边人和身边事,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推进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进程,来提高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构建全民参与的新格局
      破乡村之旧俗,扬文明之新风。“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李贤波注重以文化浸润乡风,他坚持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他多次组织修订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推动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工作落地。通过制度约束、正向激励、典型示范,推动移风易俗从“干部倡导”向“群众自觉”转变,让新时代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为了关爱老年人群体,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今年端午节,李贤波在村里开展“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端午大锅菜活动。全村160余名75岁以上的老年人齐聚一堂,领粽子,看大戏,吃大锅菜,话家常,让老人们感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传承千年的孝善文化,现场温情涌动,欢声笑语不断。
      如今的刘庄村,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生态美”到“人文美”,正以“干”的作风、“民”的情怀、“新”的探索,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责任编辑:李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