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感谢信 和谐医患情——商丘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温暖“家书”
发布时间:2025-06-29 12:21:52 来源:商丘日报

6月26日,商丘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护士站洋溢着别样的暖意。护士长闫利琼刚结束查房,就被两封还带着体温的感谢信“拦住”。一封字迹工整,来自即将出院的23号床、24号床的患者感激地说:“多亏了咱们这的医生和护士,我这把老骨头才能好得这么快,他们比亲人还上心!”
这两封同一天送达的朴素致谢,被轻轻放入护士站台面那本早已被翻阅无数次的“特殊档案”里。这本厚厚的册子,静静收纳着近年来出院患者留下的一封封感谢信与表扬信。
纸页摩挲的轻响,流淌着滚烫的生命重托与朝夕相处的家人温情,无声讲述着这个病区里技术为矛、仁心作盾的暖心故事。

技术精度:一针一线的生命守护
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分秒之间便是生死竞速。这厚厚的“感谢册”里,记录着一次次与死神赛跑的精准狙击。
2023年冬天,患者贾某突发心梗命悬一线,周红漫主任凭借深厚专业功底火速锁定病灶,医护团队配合无间,硬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贾某在感谢信中反复写下“精准诊断”“临危不乱”,这是对医者专业精神最直白的礼赞。

技术的精湛更见于细微之处。一位患者在信中盛赞护士张雪臣、赵文瑞、姚姝宇“穿刺极其高超”,称其在患者反复称赞下“一针见血”实属难能可贵。这“一针”背后的真功夫,是无数次严谨苦练的结晶。主管医生柳敏同样是“精准”的代名词,她的白大褂口袋里总揣着一个小记事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患者的个体需求:为赶早班的农民工大哥灵活调整治疗时间,为听力不佳的老人绘制图文并茂的用药提示卡。“柳医生开药方,还‘开’心方!她几句话,比药还解心宽。”患者张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人情温度:一言一语的“心药”良方
在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治疗从不止于冰冷的仪器和药片,更流淌在医护人员春风化雨般的关怀里。正如那位年轻患者在便签中所感念的,护士刘慧敏锐地从他“血压的升高”察觉其情绪低落,用耐心的交谈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这种将患者身心感受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的细致洞察,是这里的常态。

护士刘慧的“心直口快”在病区里传为美谈。她总是微笑面对患者,叮嘱每种药的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语调明快、指示清晰,让人如沐春风。这份充满温情的守护,是她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具象化理解和实践。护士张雪臣则以温和耐心的解释和安慰,成为许多焦虑患者信赖的倾诉对象。护士长闫利琼对此深有感触:“技术是基础,但让病房有‘家’的温度,靠的是每一次俯身问候、每一个真诚微笑累积的心意。”

医德厚度:一举一动的清风传承
这份厚重的“感谢册”,其底色是洁白无瑕的医德清风。
一个被病区口口相传的故事记录在册:杜腾飞医生面对患者硬塞的200元红包,没有丝毫犹豫,转身便将其悄悄存入了患者的住院账户。那张写着“预交金”的收费单据,成为了最有力、最温暖的拒“礼”宣言。还有患者为感谢全体医护人员送上2000元红包,也被如数退还。
这份仁心,更在代际间接力传递。柳敏医生常利用午休或夜班时间,带领年轻医生和实习生复盘疑难病例,将宝贵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强调“治病更要懂人”。刘慧护士则为实习护士们示范,如何在执行精准的静脉穿刺操作时,同步用温和的话语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她们手把手的教导,传递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视患如亲的职业操守。

盛夏如火,暮色渐沉,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护士站依然灯火通明。心电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是背景音,护士刘慧正俯身为一位老人打开病床的挡护板,防止摔伤,并轻声叮咛着夜间注意事项。在其身后的护士站,那本日益厚重的感谢信册子静静矗立在灯光下,像一座由无数信任与感恩铸就的丰碑。它无声地诉说着:在对抗疾病的战场上,唯有将精湛技术淬炼成守护生命的矛,把至诚仁心锻造成温暖人心的盾,才能让医患同心,谱写一曲曲充满暖意的生命赞歌。
这些形式多样的感谢信、表扬信和锦旗,是患者颁给白衣天使最朴素的勋章,更是商丘市中心医院医患和谐一家亲的最美见证。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