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医师眼中的胃肠镜活检
发布时间:2023-05-02 14:52:3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人们来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也相应的增加,那么如果胃肠镜下出现病变时就会取活检做病理,病理结果该怎么解释呢,今天就和大家谈一下病理医生眼中的胃肠镜检查。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不管食管、胃还是肠道,在内镜下取得病理活检送到病理科之后的流程:1、核对标本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及取材部位等);2、取材,取材时再次核对取材部位,标本粒数及大小;3、蜡块脱水、切片、染色等;4、诊断医生镜下诊断、报告等。一份病理报告短短几句话,凝聚了很多同事们的同心协力才完成的。
接下来我们按食管、胃、肠的顺序简单的了解一下常见疾病的病理结果有哪些以及怎么理解。
(一)食管。1、食管粘膜慢性/活动性炎、Barrett食管等是一些炎症性病变,需要对症治疗;2、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瘤、平滑肌瘤、间质瘤等是一些良性肿瘤/瘤样病变,需要根据病变大小选择ESD或手术治疗;3、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可能是炎症溃疡造成的或者是癌前病变引起的病理表现,是病理医生不能确定诊断,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内镜所见及临床表现来判断是保守治疗后复查还是手术治疗;4、鳞状上皮/腺上皮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报告为鳞状细胞癌,就需要选择手术;另外任何活检都存在不能确定情形,病理报告就会出现“可疑癌”、“不除外癌”等等,这时候同样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疾病的表现,本着“不过度“、”不漏诊“的原则慎重的选择定期复查还是再重新取材。
(二)胃。1、炎症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有:“轻/中/重度、慢性/活动性、胃炎”,有时伴有“萎缩”、“肠化”、“溃疡形成”等,如果“萎缩”、“肠化”严重时,可能是癌前病变,需要定期随访;2、良性肿瘤/瘤样病变的诊断结果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胃肠道间质肿瘤”等;3、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及腺癌等,处理和食管相同。
(三)肠。肠道分小肠、回盲部和结直肠,不同的部位发生的疾病不同。胃肠镜能取到的小肠部位只有十二指肠,该部位常见的良性病变是炎症、憩室、腺瘤,可以选择对症治疗或ESD或手术,恶性病变常见的是腺癌,另外还有淋巴瘤,但后者不常见,由于癌和淋巴瘤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手术治疗,后者不需要手术而是需要化疗,所以当二者镜下形态难以区分时,需要免疫组化等来鉴别出来;回盲部、结直肠有相似的疾病,除了肠炎外,最常见的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绒毛状/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等,除了炎症和“炎性息肉”保守治疗,其它的就需要选择ESD或手术治疗了。
最后,希望通过上面的简述,能帮助大家对胃肠镜病理活检有个大概的了解。(撰文 /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秦珍珠)
(责任编辑: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