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酂阳镇:打好“五张牌” 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1-09-06 19:27:04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商丘讯(黄波 通讯员 陈廷云)近年来,永城市酂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找准乡村振兴切入点,精准打好“组织基础、人才队伍、特色产业、生态宜居、乡风文化”五张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酂阳大地铺展开来。

锐意进取的酂阳镇党政班子


一、打好“组织基础牌”,筑牢乡村振兴“硬堡垒”。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近年来,镇党委大力推进“头雁”工程。始终把配好配强支部书记作为重中之重,从提高班子成员素质入手,优化村级党组织班子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真正把那些工作能力突出、踏实肯干的优秀年轻党员充实到支部班子里,使每一个支部都强起来,充分发挥“堡垒”作用。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目前,酂阳镇30个村支部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一升一降”的总体目标。坚持“规范组织生活抓党建”,各党支部在每季度首月初以“清单式”开列出“三会一课”计划台账明细,建立组织生活纪实档案,实行台账式管理。全镇上下形成以支部书记为核心,支部委员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打好“人才队伍牌”,搭好乡村振兴“蓄水池”。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镇党委坚持把建强班子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镇班子和村“两委”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源泉”。目前,酂阳镇11名党政班子成员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8名,占73%,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党政班子平均年龄38岁。全镇187名村“两委”干部中,“致富带头人”97名,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52%;符合“双强”标准的村支部书记14名,占村支部书记总数的46.7%,并且每个村按照村“两委”干部人数比例配备村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纷纷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里,扎进酂阳乡村发展的“泥土”中,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通过表彰奖励优秀乡土人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加大人才关心关爱力度,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舆论氛围,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


三、打好“特色产业牌”,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酂阳镇不断在高效、规模农业上持续发力,推进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全镇以“六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龙头,推广“带头人+产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拉、帮、带”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效益。目前,全镇特色经济产业面积达到13000余亩,设施大棚400余座,西瓜种植1600余亩、蔬菜种植1200亩、藏红花等中药材种植3000余亩。乔楼葡萄园基地、吴庄黄花菜种植基地、常庄蔬菜种植园、酂西藏红花种植基地、翟楼村药材种植基地、杨庄村休闲采摘园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除此之外水产养殖、土鸡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发展迅猛。全镇产业发展呈现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打好“生态宜居牌”,增添乡村振兴“新颜值”。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酂阳镇始终坚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全力守护绿水青山。近年来,镇党委正规积极推进实施“四大革命”、“四大提升”工程,将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开展“空心庄”、“垃圾清零”、“大清洁、大扫除”等专项行动,初步实现“户收集、镇转运、市处理”运转模式。近年来,全镇投入和村自筹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60余万元,拆除危旧房屋3130户、5972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9160户,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3360吨,整治残垣断壁3562处,修建“四小园”面积16.89万平方米,完成大涧沟、岐河、伊沟等重点河道治理35公里,乡村环境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洁净美”,由“一时净”转变为“持久美”。全力打造“农旅融合、康养宜居”生态城镇。

五、打好“乡风文化牌”,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近年来,酂阳镇结合自身实际,以酂阳腰鼓文化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强化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塑造乡村振兴之“魂”。精心打造文化活动场所,选好配齐各种体育健身器材、图书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形成村村有文化广场、村村有文化舞台、村村有腰鼓队的“大文化”局面。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深入挖掘发现好人好事,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乡风文明的好风气;不断完善和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教化约束作用,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自觉遏制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投稿邮箱:sq@henance.com 商丘热线:13592378365)
(责任编辑: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