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18-06-05 14:39:26 来源:商丘日报
记者 李军祥
6月4日,骄阳似火。睢县涧岗乡陈菜园村农民陈合同正忙着在自家地里摘头茬成熟的西瓜。他边干活边对县里来的帮扶干部说:去年村委会为贫困户引进的8424品种西瓜,自己一家6口人就栽种了6亩,按目前上市价一公斤2元计算,少说每亩也能收入5000元以上,今年光是西瓜就能收入3万多元。
在睢县,像陈合同这样靠村委会帮助而自主创业、劳动致富的脱贫户,村村都有不少。该县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贫困群众送智能给养、挖精神穷根。目前,“不靠政府兜底扶助脱贫,要靠自己双手奋斗致富”意识已在该县贫困群众中形成共识。
扶志气,解决“不想干”问题,让贫困群众心里热起来。“俺也不缺胳膊少腿,咋好意思等靠政府救助?”尤吉屯乡贫困户乔伟在城市里打拼过几年,明白城里人稀罕什么。2016年底,他创办了“农哥五谷杂粮店”,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将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生产资源对接起来,按照订单让花生、红薯、西瓜、小麦等生态绿色健康土产品走上全国各地大城市消费者的餐桌。从去年8月至今年1月短短半年时间,仅红皮花生一个产品就销售3万多件近6万公斤,销售额100多万元。乔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冒尖户”。
教技能,解决“不会干”问题,让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近年来,该县充分调动各类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广泛开展送脱贫项目的惠农帮扶活动。“中顺农业”辐射带动了河集、蓼堤、城郊等3个乡镇发展订单辣椒种植项目,对种植辣椒农户采取统一发放地膜、肥料等物资,通过前期垫资、收购后再扣款、标准化生产、技术部门统一指导等方式,与各乡镇确立了领导包乡、技术员包村的种植责任制,从集中培训、整地施肥、生产示范、技术咨询、移栽定植、田间管理、产品收购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使广大贫困群众掌握了致富技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52岁李连河是河集乡余林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人口虽多,劳动力却只有他1人。去年,在中顺农业的技术帮抚下,试种了2亩辣椒,收入6000多元,听说今年打算栽上8亩辣椒。
强组织,解决“不掉队”问题,让贫困群众身子动起来。“脱贫快致富,全靠党支部”,该县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先锋引领作用,使之成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孙聚寨乡徐庄村党支部书记付元光认准了烟叶种植是精准扶贫的特色产业之路,在他的启发和带动下,村里的20多家贫困户种植烟叶1000多亩,年纯收入100多万元,不仅让种烟大户鼓起了钱袋子,还带动了参与土地流转者和前来打工的贫困人囗1600人逐步富裕起来。
编 后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三个着力点”,其中一个就是“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因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够、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消除一些贫困户中存在的“等靠要”的思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