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发布时间:2017-11-23 15:45:5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城关镇棚户区改造开工仪式

榆林集中宣传惠民生

石婆公园一角

王楼镇震云文化广场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延津县坐落于黄河北岸,现辖五镇七乡,近些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现筛选各乡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做法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城关镇
 
    创新打造精品新型城镇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延津县城关镇以“四个全面”为引领,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城市建设为抓手,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大胆作为,在打造“精品”上真抓实干、扎实进取,推进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
 
    11月2日,城关镇组织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镇长申国防在会上表示:“要以这次学习贯彻会议为起点,在全镇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创新拓宽融资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城关镇始终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创新和转变发展观念,通过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垫资、对重大项目的前期费用进行多渠道融资的方式,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017年,城关镇镇政府与城市资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代发小潭村、文岩村、三里庄居委会等征地款1200万元,保证征地按时完成,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城关镇和特色商业区共同成立了延津县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加快推进民生路棚户区改造、中医院西侧商住开发、华特莱斯商贸中心等城市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今年城关镇完成税收10998.11万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649万元,新增限上企业7家。
 
    创新人口管理模式,探索社会管理新体制
 
    城关镇坚持把城镇人口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根本。镇政府统筹安排,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全面排查城区常住人口,实行统一编号建档,统一纳入公安户籍管理,稳步推进“镇—居委会—分管区”城市三级管理模式,使城区常住人口管理逐步呈现出社会化、数字化的新局面。
 
    今年10月,为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增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城关镇全面启动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为健全农村信用信息体系,推进金融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落实民生工程,增添居民幸福新指数
 
    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城关镇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该镇镇政府与新长燃气公司通力协作,全面推动煤改气工程,坚决落实补贴政策,力争达到天然气管道家家户户通,实现城区街道、居民小区全覆盖。城关镇还自筹资金10余万元,对曹乡固、崔乡固、王乡固村内的16条道路进行全面修整,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城关镇积极响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对城区主干道两侧房屋外墙、围墙重新粉刷或涂白,对背街小巷也同步实施了墙体粉饰;主干道两侧的裸露地面全部得到硬化,并补修了道牙、铺设了路沿石;栽行道树275棵,补栽绿化带840平方米,维修公厕14座。镇区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新开展党内活动,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
 
    为加快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城关镇规范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范活动的开展。目前14个村居的村级活动场所达到了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党建服务水平也获得较大进步。
 
    城关镇始终把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作为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要求各党支部要把“三会一课”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建设制度化,并与“主题党日”相结合,提前制定会议主题、内容、时间,要求包村干部全程参与,保证会议召开的效果和质量。
 
    十九大召开期间,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深入各党支部,加强指导,并对全镇各党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制定详细计划。下一步,城关镇全镇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基层党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等中心工作入手,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谋深、谋实、谋细具体工作措施,持续打造新的“亮点”。
 
    王楼镇在多彩田园里谋发展
 
    王楼镇位于延津县城东北部,该镇老庄村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成长地,老庄村这个名字,常会出现在刘震云的作品里。
 
    “影画老庄”是王楼镇打造的田园综合体发展项目,按照“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以乡村旅游为引擎,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突出震云影视基地这个亮点,逐步发展集果蔬采摘、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游乐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
 
    近年来,王楼镇按照“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成绩显著:2016年、2017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评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乡镇”;2017年4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16年度省级文明乡镇”;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校”。
 
    不忘初心抓党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在该镇宣讲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学习大会上,王楼镇党委书记郭振波这样告诫该镇党员。
 
    王楼镇注重乡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在努力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多项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参与其中。此外,王楼还将全镇各党支部的1198名党员全部分包到户,实现党员与群众之间“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的联系服务格局,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王楼镇始终注重基层党建阵地建设。2014年至今,新建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16座,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建成了党员活动室、党代表工作室等,打造了一批党建工作阵地。
 
    勇往直前兴产业,持续推动经济发展
 
    “王楼镇产业基础深厚,农民创业意识较强,基础设施较完善,具有开发田园综合体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我们力争将‘影画老庄’推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行列,将来,让它成为南太行山水游之外另一具有新乡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刘震云故居采访时,王楼镇镇长申延霞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影画老庄”田园综合区项目分为王楼镇镇政府所在地商贸服务区、任庄村为主的特色花果种植观赏区、申湾红肉苹果及特色林果采摘区、乔杏庄为主的特色蔬菜采摘区以及老庄村震云影视拍摄及“故乡”文化体验区5个不同功能区。
 
    多年来,王楼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工农结合,持续推动经济良性发展。工业上,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王楼镇农民创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东升纺织、裕禾制衣等企业,现已入驻纺织企业11家,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岗位2000个。农业方面,镇政府累计补贴500万元帮农户建成高标准现代化温室大棚200多亩,生产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
 
    竭尽全力惠民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走在王楼的街道上,除了农户码放整齐等待晾晒的花生等农作物外,记者没有发现胡乱丢弃的垃圾、杂物。据了解,为了建立优美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王楼镇配强环卫队伍、配齐环卫设备,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建成了以管理区、村、村级卫生责任区组成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制;并严格奖惩机制,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对镇村干部的考核机制当中,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投资1500万元新建水厂一座,实现了35个村户户通自来水;投资1600万元新建了中心幼儿园、凤苑社区小学等,并对王楼小学等6所学校进行了修扩建;新打机井700多眼,新建台区54座,新修水泥路94公里……王楼镇上下竭尽全力,先后争取项目资金1.5亿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幸福宜居的王楼。
 
    石婆固镇“三镇”建设助力振兴
 
    石婆固镇历史悠久、古迹较多,现有广唐寺白马塔、酸枣阁、玉仙阁三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土地上烙刻着历史的印记,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这座古老的小镇,以“三建”促“三镇”建设的发展思路,抓党建,促经济,保民生,促和谐,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断前行,一座具有现代的、生态的、和谐的新型化城镇正悄然形成。
 
    抓党建,打造生态宜居小镇
 
    石婆固镇要求所有机关干部到农民群众中去,到村里去,到农民家里去,到田间地头上去。截至目前,镇机关干部走访了3700多户,在走访群众中了解了工作,体察了民情,同时干部也受到了教育。
 
    近年来,该镇努力抓好党的建设,认真抓好“四项制度”的落实,相继建立干群联系长效机制、普通党员责任机制、村干部坐班责任机制、群众自我管理教育机制,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内涵,促进了和谐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2016年,该镇被新乡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评为新乡市2016年度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当前,该镇正在积极做好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对全镇的所有村庄、道路、河流全部责任到人,精准划定责任范围,使每一块责任区、每一个垃圾袋都有名字。严格按照县定的“三无一规范”标准开展工作,把工作重点由“点”向“面”发展,工作重点不拘泥于各村的大街小巷,实现全镇每一寸土地全覆盖。
 
    为积极化解农村矛盾,该镇于2015年3月成立了“石婆千千解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服务事项200余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0件。
 
    2012年至今,石婆固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乡镇”等称号。下一步,该镇还将进一步开展人居环境示范村和达标村建设,努力成为生态宜居、名扬内外的豫北小镇。
 
    重城建,建设特色商业集镇
 
    石婆固镇有“三纵六横一出口”的交通优势,发达的交通体系,让这个小镇逐渐形成了以物流为主的多元化商贸区。
 
    为了让商业发展无城市建设滞后的后顾之忧,石婆固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镇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城镇各项功能逐步完善。
 
    除了多元化商贸区,该镇还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利用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做强做大绿色农业文章。大力发展集南、集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史庄、龙王庙一带的西瓜生产以及梨园村的翠蜜1号甜瓜、晚秋黄梨等特色农业。因此而形成的观光休闲农业区,已经成为该镇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依托有机农业,利用毗邻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的优势,结合自身的三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黄河故道原始地貌区,石婆固镇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让周边城镇居民在慢节奏中体验农耕生活。
 
    树形象,塑造历史文化名镇
 
    在深化经济建设的同时,石婆固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一文化优势,努力塑造历史文化名镇。该镇以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为阵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服务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
 
    石婆固提倡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特别是充分利用开明大鼓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通郭村和集北两个特色文化村,帮助集北业余剧团戏班编排新剧目,组织巡回演出。此外,还以广唐寺、小渭玉仙阁、酸枣阁为阵地,举办以弘扬石婆精神为主的文化节,每年文化节期间接纳游客达1万余人。
 
    “记住文化,记住乡愁,留住青山绿水,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石婆固镇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愿景,也是我们镇党委、镇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更是为我镇发展指明了方向。”该镇党委书记李宗泽告诉记者,下一步,石婆固将按照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谋划建设民居示范点、民风示范点、民俗示范点以及民生示范点,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美德,树新风、扬正气,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增添乡村魅力,激发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
 
    榆林乡
 
    求真务实建设魅力乡镇
 
    榆林乡位于延津县西部,北临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西与新乡县古固寨镇工业园区毗邻,东与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南区接壤,新乡市小店工业区跨越榆林乡北部;省道226线、新菏铁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全乡。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榆林乡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全面进步。
 
    凝心聚力,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夹堤村朝东食品厂和官亭村广鑫制衣厂两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已经建设完毕,目前带动贫困户32人实现就业,每户每年能增加2.5万元左右的收入。”据榆林乡党委书记李云鹏介绍,榆林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陆续开展了“雨露计划”和“致富带头人”培训活动,带领农户发展特色种植。
 
    榆林集全乡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针对精准识别的441户13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该乡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逐户制定脱贫计划,配合驻村工作队做好贫困村道路、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积极做好产业脱贫项目扶持。
 
    2016年,榆林乡被延津县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截至2016年底,榆林乡104户37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夹堤、西娄庄两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的道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产业集聚,经济全面加速发展
 
    针对乡域内大中小企业百余家的情况,榆林乡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工作,抽调班子成员与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专门负责协调服务入驻项目用地、落地、建设等工作。
 
    五年内,榆林乡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增长,乡域内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8.13亿元,增长了12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3112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8171万元,增长了162.6%;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11年的485.02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269.6万元,增长了155%。
 
    榆林乡将结合本地实际,以党建为龙头,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将镇乡中心区建设作为重点提升产业集聚区服务水平,实现榆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青岛昌盛公司3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延津县大成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粮食仓储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建设,榆林经济发展势头正猛。
 
    平安榆林,全面管理不留死角
 
    在榆林,乡政府与各村及重点单位、企业都签订了一份名为“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协议,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乡实施网格化管理办法,按照“三管三必须”、“管行业、管环保”要求,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对全乡工业企业、餐饮娱乐、畜禽养殖、加油站点、散煤销售点等行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改,深入开展了工业废气、扬尘、餐饮油烟整治工作,并建立排查整改台账,进行分类包案处理,全力消除污染源。2013年与2016年,榆林乡先后被县政府授予“环境保护先进乡”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单位”称号。
 
    此外,榆林乡建立联合巡逻长效机制,将各村工作成效列入绩效考核,作为村“两委”班子考评的一项依据;并加大技防设施投入,整合“蓝天卫士”资源,对全乡17个村主要路段进行全覆盖监控;健全“三级联动”机制,完善领导包案制、领导接待日制,不断加大对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的排查、化解力度。
 
    近年来,榆林乡扎实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榆东社区于2012年被省文明办授予“全省农村清洁家园先进村”称号,王庄村于2014年被省环保厅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
 
    下一步,榆林乡将继续加大党员教育和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示范性建设带动农业、能源、运输服务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入驻集聚区工作,优化企业建设发展环境,确保征地村庄及其他村庄群众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顺利开展,使群众“失地不失业、就地能就业”;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改善镇区面貌,力争早日实现“就地城镇化”。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