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低保户”今天“小老板”

发布时间:2017-11-23 14:20:4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原标题:舞钢市农民闫松毫人穷志不短,一番拼搏后实现了身份转变—— 昔日“低保户”今天“小老板”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郭风丽王晓磊
 
    11月22日早晨,舞钢市红山街道闫楼村村民闫松毫来到村东头的鞋子加工厂内,打开仓库,看着里面准备送往物流公司的一箱箱棉鞋,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31岁的闫松毫凭借多年在外打工积累的生产经验和商业关系,今年夏天在村“两委”和红山街道的帮助下,在闫楼村建起了自己的鞋子加工厂,成了一名返乡创业的“小老板”。
 
    “我可不是什么老板,看着乡亲们还贫困,就想帮他们做些事,因为我当初也是个低保户。”闫松毫说,6年前,25岁的他第一次领着未婚妻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母亲在厨房忙活着不露面,父亲则蹲在门槛儿上闷着头抽烟……闫松毫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家里穷,可没想到穷得连给自己办个简单婚礼的钱都拿不出来!最终,闫松毫借了2000元钱,办了个简单的婚礼。
 
    觉得愧对妻子的他,新婚之夜大哭了一场,次日一大早,闫松毫跟家里商量:“我要出去闯一闯,说啥也不能再让家里过吃低保的日子了!”
 
    在福建打工一晃就是几年,由于勤奋好学,闫松毫学会了制鞋的生产工艺,还和一些商家建立了稳定的商业联系。一次,在往家里打电话时,得知舞钢市产业集聚区不少企业都在招工,闫松毫心动了:“如果能在家门口建一个加工厂,不仅能帮助乡邻,自己也不用跑这么远打工了。”主意拿定,他收拾了一下就回到家,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商量,准备建个制鞋厂。
 
    经村“两委”协调,在红山街道领导的帮助下,他今年6月份成功地在家乡闫楼村创办了自己的制鞋加工厂。
 
    加工厂吸纳周边村30名贫困妇女在厂里工作,按计件核算工资,平均每人月薪不低于2000元。
 
    据闫松毫介绍,加工厂现在每月加工鞋子的订单有1万多双,产品发往上海、江苏,然后再出口国外,供不应求。“明年我准备把厂子规模扩大些,再扩建1000多平方米厂房,街道办事处、村里都很支持。”阳光下,这个当年曾吃过低保的“小老板”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