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打通文化扶贫“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7-11-07 15:33:55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该县村村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扶贫楷模

近年来,叶县着力在文化“为民、惠民、乐民、育民、富民”方面做文章,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红汛通讯员范长坡常丽亚文图
 
    阅读提示|文化扶贫,不可缺少。脱贫致富的过程首先是改变人的过程,如果缺少脱贫的内生动力,只靠着外界的投入和救济,即使可以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也是不可持续的。
 
    近年来,叶县按照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平顶山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在推进文化扶贫中,牢牢抓住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这一关键环节,着力做好文化“为民、惠民、乐民、育民、富民”等五篇文章,走出了一条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谋划建设上,坚持“文化为民”
 
    结合县情,该县认识到,要实现文化小康,必须改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薄弱这一现状,解决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去年以来,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平顶山市委市政府要求,叶县把加快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一是实行“六纳入”,即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纳入党代会报告、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重点改革事项、纳入年度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纳入脱贫考核分值。二是实施“三步走”,即2016年实现120个贫困村全覆盖,2017年向非贫困村全面延伸,2018年对标“七个一”提档升级。三是坚持“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与党群综合服务站、标准化卫生室互为依托,资源共享,方便群众;统一公共服务,提供包括广场、舞台、书屋、广播、网络、健身器材等标准服务内容;统一标识设置,设计并悬挂“叶县文化扶贫工程”的标牌;统一组织管理,明确县乡村三级组织职责,确保规范运转;统一经费保障,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整合扶贫资金,2016年安排1500万元,2017年安排35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县里下发了《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2016年11月召开全县动员大会,正式启动第一批12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今年4月启动第二批350个非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截至目前,120个贫困村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350个非贫困村已建成149个,在建159个,覆盖率为77%。
 
    丰富载体上,坚持“文化惠民”
 
    文化扶贫是民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在抓好传统惠民举措的基础上,叶县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下乡“送文化”。统筹安排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志愿服务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流动图书车送书下乡、戏曲进校园、实体书店进校园等公益惠民实事,对120个贫困村重点巡回服务。今年以来,已放映电影5548场,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64场,送戏下乡127场,送图书3000余册。自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以来,该县把每周三定为志愿服务日,已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6场,参与志愿者1600多人次。二是注重培训“种文化”。扎实办好“文化课堂”公益培训,深入开展“教你一招”公益活动,围绕舞蹈、音乐、戏曲、非遗传承等内容,着力加强贫困乡(镇)贫困村文化人才培养,目前已累计举办培训班44期,培训农村文艺骨干2200余人次,受益贫困群众达15000余人次。120个贫困村中已拥有登记在册的剧团5个,广场舞、秧歌队、腰鼓队等文艺表演队146支,群众参加人员2800余人(其中贫困户参加541人),每年开展演出1600余场,成为一支“不走”的文化扶贫队伍。三是注重机制“强文化”。叶县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文化固定服务点,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活动、图书借阅、资源共享、广播播出、志愿服务、岗位职责等管理制度,让贫困群众有书看、有报读、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戏有电影看,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
 
    发挥作用上,坚持“文化乐民”
 
    文化扶贫是益智工程,需要让群众在寓教于乐、喜闻乐见中得到精神愉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狠抓精品文艺创作。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风,创作演出了一批说身边人、讲叶县事小品小剧小戏。去年5月至7月,围绕脱贫攻坚一线模范人物群体,叶县组织县豫剧团创作排演了六幕现代豫剧《槐花湾》。先后为叶县十三次党代会、平顶山市九次党代会汇报演出,社会反响良好。今年3月,《槐花湾》入选“中原文化大舞台”剧目,相继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宝丰县等地巡演。同时为贫困乡村演出210场,让群众在欢笑中受到启迪,凝聚了脱贫攻坚的正能量。二是狠抓广场文化活动。自去年以来,叶县把“文明叶县·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来倾力打造,突出文艺资源向基层集中,文艺力量向基层下沉,文艺服务向基层拓展,先后在龙泉乡龙泉社区、田庄乡田庄村、保安镇杨令庄村、叶邑镇杜庄村、辛店镇新杨庄村、夏李乡油坊头村、水寨乡桃奉村等地举办专场演出活动。今年已在贫困村演出30余场,直接观众十余万人次。活动已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先进,在传播先进文化、展示文明成果、凝心聚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狠抓特色文化服务。以文化广场为主阵地,以演、展、训、赛为主要形式,引导乡村策划面向群众、参与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推进资源整合流通,使公共文化资源“活”起来,公共文化服务“动”起来。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培育“一村一品”,已有30多个乡村培育了自己的特色项目,如保安镇的“空中戏台”、仙台镇的“霸王鞭”、马庄乡的“二簧戏”等,使特色项目与愉悦身心相得益彰。
 
    拓展功能上,坚持“文化育民”
 
    文化扶贫是塑魂工程,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文化功能。县委要求做到“三个贯穿始终”:一是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依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设政策宣讲、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等,打造传授新知识、培育新农民的学习平台。在村文化广场周边和主干道两侧墙体,以漫画、图说等形式生动诠释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美德,使文化氛围明显提升。二是把倡树文明乡风贯穿始终。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工作,制订了实施方案,对推进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提出了具体标准,如农村婚宴不超过15桌,每桌不超过350元;本村乡亲随礼不超过100元,提倡一礼一客;迎亲车辆不超过6辆等。要求各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负责宣传移风易俗,监督红白事的具体操作,引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减轻农民支出负担,预防并遏制因红白事返贫致贫现象。三是把典型示范贯穿始终。以“大美叶县”系列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脱贫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用典型事典型人感化教育村民,使他们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在去年举办“我们一起奔小康”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筛选7名扶贫先进典型举行“扶贫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在10月17日“扶贫日”隆重推出,在全县掀起学榜样、赶先进、战贫困的热潮。
 
    检验效果上,坚持“文化富民”
 
    文化扶贫是系统工程,扶贫先扶志,脱贫必脱愚,需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一是做好“动力+”。针对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知晓度不高等问题,叶县组建百人脱贫攻坚政策宣团,自9月中旬以来,已走村入户宣传宣讲200多场,帮助贫困群众找准思想上的“穷根”,提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主体内生动力的形成。二是做好“互联网+”。探索“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电商”的建设模式,增添电子显示屏、电信缴费终端等设备,增加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功能。全县目前已建立6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参与电商的农民达到1.5万人,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260余人,实现脱贫165户。同时依托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图书借阅等平台,提供技术知识咨询服务,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能力。三是做好“产业+”。文化扶贫需要有产业支撑。叶县编制了《叶县南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叶县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依托贯穿南部山区4个乡镇的百里旅游扶贫道路,实施银线穿珠,开发燕山湖、楚长城、闯王寨、叶邑故城等人文自然景观,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举办油菜花节、采摘节等节会活动,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增收。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