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农民大学 老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7-10-18 17:09: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茶产业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现场

学员到新县茅屋冲合作社学习

学员学技能

 

    □本报记者尹小剑见习记者林大爻通讯员王军岳宝华文/图
 
    “谁说农民生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
 
    “谁说农民就应该与‘文化浅、见识短’画上等号?”“谁说农民不能上大学?”
 
    如今,在豫南信阳,这些话题一再被颠覆,成了不折不扣的“伪命题”。2014年10月16日,信阳农民大学的成立,“宣告”信阳500多万农民有了自己的大学!三年来,随着51期短期培训班、11期“中程”专训班和长期技能培训班的开办,已有4250余名农民圆了“大学梦”,进而实现了“华丽转身”。他们不再对土地进行粗放性经营,他们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起点、规范化打造多彩田园综合体,沉下心来把农业当事业当产业来做。他们不再是“泥腿子”“土老帽”的代名词,而是被先进的科技知识、先进的发展理念武装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成为老区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
 
    1
 
    时代呼唤农民﹃深层次释放﹄信阳先行先试勇吃﹃第一蟹﹄
 
    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接合部,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就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适宜万物生长,是农业大市,是中国最南的小麦产区、最北的茶叶产区、河南省最大的水稻产区麇集于此。
 
    在信阳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市里,据了解,前些年,信阳市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人口空心化现象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前全市农村60岁以上的劳力占务农人数的70%以上,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现象十分普遍,“土地谁来种?”、“谁来当农民?”的问题已经凸显。
 
    信阳更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前期承担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验、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等四项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目前又增加了三项改革任务,每项改革任务都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
 
    以农业为主的老区信阳,脱贫任务更是艰巨,如何使“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信阳市委市政府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的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的精神,结合信阳实际,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怎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最好的答案就是办好一所农民大学!“如何办好农民大学?”“谁来挑起这个大梁,为信阳大农业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议事日程,也摆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案头。
 
    作为一所重点培养农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普通高校,特别是在新型农民培训方面有实践优势的信阳农林学院主动请缨,与市委农办联合,主动承担创办信阳农民大学的重任。
 
    至此,信阳在承担全国农村改革重任后,再吃全省“第一蟹”!
 
    2
 
    高等教育的高端匹配信阳农民大学的“不凡身世”
 
    2014年10月16日,一条爆炸性新闻在信阳大地不胫而走:信阳农民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河南省第一所市级农民大学。农民大学,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农民创办的。得知这一消息的信阳农民沸腾了,他们纷纷奔走相告:“我们也可以上大学了!”
 
    或者,您会问,这是一所怎样的大学呢?请看:
 
    “豪华阵容”的领导团队。信阳市委副书记亲自挂帅,担任农民大学校长;副校长则由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信阳农林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厅级领导干部担任;执行副校长为信阳市委农办主任和信阳农林学院副院长。涉农单位负责人全部上马,担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信阳农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市委农办则组成了教学管理中心,成了500多万信阳农民的“全职太太式”老师。
 
    “高端一流”的师资团队。2017年3月30日,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傅声雷一下车,就直奔信阳农林学院,然而让学院的大学生们艳羡的是,傅声雷去的却是农民大学讲堂!见怪不怪,此前,武汉大学刘伟教授、河南农业大学赵翠萍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走进信阳农民大学教室,开班授课。除了邀请国内知名农学大家来校授课,本地的名家也是信阳农民大学的常客:信阳农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光生、茶学院院长郭桂义、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艳霞,信阳市农科院院长段仁周、茶叶研究所所长吕立哲,信阳市农业局局长郭祯,等等。“名师才能出高徒,名校才能打造正规军!”正是带着这个理念办学,信阳农民大学才拥有一流的师资团队。
 
    “全民皆兵”式的教育资源。“信阳农民大学在哪?在信阳农林学院!”这不是一句广告词,而是最真实的表述。信阳农林学院虽然不和信阳农民大学画上等号,但是,学院集全校之力办好农民大学。在这里,农民大学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教室,没有自己的“家产”——教学设备,但有着自己固定的“管家”和“园丁”——专职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不仅如此,凡是信阳农林学院所有的教育资源,农民大学都可以共享。作为成员单位,信阳市直涉农部门、职业教育、金融、财政等单位也与农民大学建立共建共享关系。所以说,信阳农民大学不仅是信阳农林学院的事,而更是全信阳的事。有人把信阳农民大学形象地比喻成“全民皆兵”式的资源共享型“高校”。
 
    精准高效的“招生计划”。农民大学所服务的对象并不是耕种“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大众化农民,而是小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专业户,中到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他们既有文化级差,又有教育需求级差,更有产业级差等。同时,在时间支配上,他们也有千差万别。针对这个问题,信阳农民大学分门别类地制定精准高效的“招生制度”: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班,短期班一般为3~7天,中期班一般为8~15天,长期班的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为两年半和三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时任信阳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乔新江更是专批保障经费,所有学员培训费用全部免费,由信阳财政全额买单。
 
    至此,一所管理规范、保障有力、师资雄厚、方向明确的农民大学诞生在信阳大地上,为老区信阳的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3
 
    “因时制宜、因人施教”的生动实践信阳农民“换了新装”
 
    “农民真的还能够上大学吗?”
 
    “他们能让你们学习到‘货真价实’的知识吗?”
 
    “农民上了大学,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吗?”
 
    信阳农民大学用事实回答了这些问题。
 
    在参加受训的4250多人中,有532人领办、创办了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都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过的,起点高且规范。2016年,有26家受训企业申报并成功获批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2家合作社成长为市、县级示范合作社,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
 
    受训人员来自粮油、畜牧、水产、茶叶、蔬菜、林果、中药材生产加工第一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过技能培训和政策辅导,受训学员绝大部分都在用工方面优先录用贫困人口。
 
    信阳农民大学执行副校长、信阳市委农办主任李雪洋告诉记者:“前段时间,通过抽样调查了238位培训学员(农业企业主160人,合作社78人),累计带动贫困人口7200余人,并且基本都是长期用工,虽然总体平均工资不高,但有不少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罗山县钱晓玲流转茶园5万余亩,给1100多位贫困人口购买了保险,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从已经举办的60多期短、中、长期培训班看,几乎涵盖了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满足“各行各业”农民的知识与实践需求:茶产业高级研修培训班、茶叶品鉴技能提升培训班、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培训班、参训学员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培训班、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培训班、蔬菜产业发展培训班、园艺产业发展培训班、移民种养业扶贫培训班、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多彩田园+金融”扶贫培训班、市直机关选派第一书记培训班……
 
    从以上培训班的“主题”上,培训的内容一目了然——
 
    政策服务突出一个“快”。每一期培训的第一节课,就是“时事政治课”,所谓的“时事政治”,就是第一时间把中央、省、市的重大政策方针特别是惠农政策传达到学员那里。“有了农民大学,我们就有了风向标,该直行的就直行、该拐弯的就拐弯、该调头就调头,该加速则加速、该减速的则减速,从此以后,我们不会再走错路!”参加完培训的信阳首家家庭农场主张建松把大拇指挑得老高。
 
    技术服务突出一个“全”。从高中低端的生产技术,到日常的生活技巧,农民大学的教学内容可谓是“面面俱到”,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现代化的机械操作到“最原始”的传统工艺……
 
    企业管理服务突出一个“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是信阳农民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高的反义词是低,通过培训才发现,我们过去所走的就是一条特别‘低’的路:想法简单——低,视野狭窄——低,小富即安——低……低与俗是孪生姊妹,俗的最终结局就是自然消亡。而高总是与雅、尚、远、大连在一起的,我们只有高起点规划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高效能活出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我在信阳农民大学受训的心得体会。”来自光山县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出心里话。
 
    创业就业服务突出一个“准”。“他们准就准在哪些行业是热门、哪些行业是冷门,哪些路是捷径,哪些路是通途。学校没有提供就业岗位的职能和功能,但是,他们给我们指明了‘具有信阳特色的就业、创业之路’。培训之后,我会积极地投入到旅游产业开发,因为,信阳的旅游,是朝阳产业,现在不进来,更待何时?”新县西河村的回乡创业青年张思恩说出他对信阳农民大学的感激。像这个青年一样,所有参训的学员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
 
    “信阳农民大学发挥了国家政策传导器、先进理念扩音器、生态农业加速器、新型农民孵化器、精准扶贫助推器的作用。”信阳农民大学校长、信阳市委副书记刘国栋说。
 
    信阳农民大学副校长、信阳农林学院校长郭长华向记者坦露,信阳农民大学现在成了一个全市性的农业企业发展、合作、交流平台,在培训中,农民大学侧重于专业交流平台的构建,使学员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
 
    4
 
    “扶鞍上马、再送一程”的服务模式信阳农业“更上一层楼”
 
    毋庸讳言,参加农民大学培训的,绝大多数是堵在高考门槛之外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
 
    “他们消化得了吗?”
 
    “君之所忧,吾之所为。”信阳农民大学未雨绸缪,在跟踪服务、知识转化工作上大做文章,把课堂搬进农户“炕头”、田间地头、车间“里头”。
 
    2016年6月7日,光山县东岳寺茶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跟踪服务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老师,上次听了你讲的那个新法茶苗移栽,我回来以后怎么做都不满意。”农民大学学员、该茶场场长刘自淮提问。
 
    “来来来,我做示范给你看。”主讲的郭桂义教授蹲下去,这一蹲就是半个钟头。他的腿麻了、腰也酸了,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怎么区分良种和传统茶叶?我还是弄不明白。”还没有喘口气,另外一位学员“发难”。
 
    “这个问题交给袁丁教授。”
 
    “生态茶园规划,我请人做了一套,不知道可不可以?”
 
    “我来看看!”史洪中教授应声而答。
 
    经过一番手把手的二次传授,看到在场的学员与企业员工“疑云”全消,老师们这才放下心来,赶赴下一站。
 
    在商城县其鹏茶叶公司,老师们重点解决夏秋茶的系列问题。公司老总周其鹏是享誉鄂豫皖的制茶大师,可是,他也遇到了困惑,那就是夏秋茶的市场前景、营养及开发价值、制作工艺改进等。时值夏秋茶生产季节,他是生产还是不生产,一时间他有些一筹莫展。带着这个问题,他决定求教信阳农民大学的老师们。
 
    老师们围着一团,谦卑、认真、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事后,周其鹏感慨地说:“刹那间,我们的身份发生了转换,我成了发问的‘老师’,他们成了答题的‘先生’,争先恐后地解答我的难题。通过老师们的点化,我认识到夏秋茶占茶草资源的80%以上,而且从中国第一部茶学作品、晋代杜育所作的《荈赋》可以得知,古人饮茶秋茶始;同时,民谣‘春茶苦、夏茶涩、好喝还是秋老白’更是印证了夏秋茶广为大别山区群众所接受。故而,充分开发夏秋茶,既有古理依据,也有现实意义,既有养生价值,也有经济价值。”
 
    扶鞍上马、再送一程,巩固了培训成果,巩固了成果转化,巩固了农民素质,巩固了产业体能。说到底,就是让信阳农民真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可以想象,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该是怎样的一个“效果”呢?那就是传统产业的转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大爆炸式发展。
 
    信阳农民大学副校长、信阳农林学院党委书记李水告诉记者,信阳农民大学现坚持面向“三农”办教育,围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业合作等教育扶贫环节,发挥农林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脱贫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信阳农民大学执行副校长、信阳农林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尹新明说:“我们很多学员通过学习,懂得了在选择中创业,在思考中创新,在很短时间内创建起属于自己的产业,并在活跃区域经济和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通过茶叶、优质粮油、油茶油牡丹、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养殖等专业培训,鼓励、引导学员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地方支柱产业,有119位学员土地流转面积达1500亩以上,创办农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如光山诚信实业、平桥区洋河镇陈畈农业生态观光园等都是近两年成长起来具有区域特色鲜明,有发展带动和示范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有机米、无公害菜、水果、萝卜、蓝莓等农业品牌日益叫响,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活力。
 
    谈及创办信阳农民大学的初衷,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目光深远:“信阳是个传统农业大市,要实现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已经在路上,已经在奔跑。我们创办信阳农民大学,就是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孕育一批投身于农业、致力于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带动力量,从而将党的路线方针及相关‘三农’政策直接延伸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进而提高执行水平,提升发展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经过培训的信阳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实现了“蝉蜕”,可以说,如今的信阳农民“换了新装”,他们是下地会种田的“陆军”、下水会养鱼的“海军”、周游世界闯市场的“空军”、善于把握机遇的“天军”、永不言败的“红军”……一句话,他们是信阳新型职业农民,定会为老区尽快脱贫助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