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丰收枝上俏 优质优价果农笑

发布时间:2017-08-08 18:01:34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新蔡县东湖果海生态园技术负责人张秀珍展示果园里的葡萄

 

夏黑无核

 

阳光玫瑰

 

金手指

  位于淮河流域的驻马店、信阳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自然条件,曾让这里成为葡萄种植的“禁区”:当降雨量最多的季节遇上葡萄生长和收获的关键期,肆虐的病害让葡萄还未收获便腐烂在枝头,只能忍痛拔树、毁园。而农业新技术的出现,让这一现象发生了改变,减害保产提品质的避雨栽培技术,让葡萄重新“搬回”这里。

  省农科院近年来大力推广的避雨栽培技术,让原本不能种植葡萄的地区,如今瓜果飘香。新蔡县东湖果海生态园,便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8月2日,络绎不绝的购买者让葡萄园负责人董玉先欣喜不已,“最高的时候,一天收入能到一万块。”

  新技术让葡萄“乔迁新居”

  在董玉先的印象中,新蔡以前不种植葡萄,“以前哪有人种啊!”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专家吕中伟解释说,从自然条件来看,我省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而这个时期正是葡萄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过多的降水带来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对葡萄的危害是致命的,而雨天进入葡萄园打药几乎不可能,效果也微乎其微。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又难以解决该问题,这就导致葡萄基本与降水量较多的地区无缘。

  “20世纪80年代,信阳地区曾引进百万株葡萄苗,建园数一度达上千亩,最后损失惨重,只能靠外地调入。”吕中伟说,即使在传统的葡萄种植区,雨水带来灾害也常有发生。偃师市作为我省的葡萄种植大县,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挂在“架子”上的葡萄成串烂掉,两万吨葡萄滞销,种植户只能在路边冒雨推销,而葡萄也卖成了小麦价。

  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出现,大大扩展了葡萄的种植区域。吕中伟介绍说,近年来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目前驻马店、信阳等地区的葡萄种植面积大幅上升,以长三角为代表的江南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发展葡萄种植。

  葡萄“打上伞”从此不怕淋

  中午的一场降雨,没能对董玉先的葡萄园产生影响,“得亏咱有这避雨技术。”吕中伟指着葡萄架上方的拱形塑料棚介绍说,避雨栽培技术是一种介于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之间的一种栽培模式,搭建避雨棚,能够有效解决因雨水过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葡萄园的技术负责人张秀珍一边扒开叶子一边说,刚下过雨,这叶子也不怎么湿。但省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带来的,不仅仅是避雨栽培技术,“专家带来了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在内的提高品质的一整套技术。”每到葡萄生产关键期,园里总有专家的身影,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传经验。

  目前,果园里正在销售的是早熟品种夏黑,因为种植水平高,葡萄质量好,即使20元一斤,也不愁销售。董玉先一边翻着销售账本一边说:“专家指导得好,俺这儿的葡萄是全县最好吃的,来采摘的一直不断,连附近其他县的都过来买。”

  ■链接

  优质葡萄品种推介

  夏黑无核:属早熟品种,7月下旬浆果成熟,3年生结果树平均亩产1500公斤。不裂果,不落粒。果穗大小整齐,果粒着生紧密,果粒近圆形,紫黑色。果皮厚而脆,无涩味;果肉硬脆,无肉囊。果汁紫红色、味浓甜,有浓草莓香味。

  阳光玫瑰:属中熟品种,8月初开始成熟,3年生树平均亩产量1200公斤。坐果好、不裂果、不落粒,耐储运,成熟后可挂树两个月之久。果实外观漂亮,果粒着生紧密。果肉鲜脆多汁、无涩味,有浓郁的玫瑰香味,鲜食品质优良。

  金手指:7月下旬成熟,抗逆性、适应性、抗寒性强。果穗巨大,果粒形状奇特美观;果皮中等厚,韧性强,不裂果;果肉硬,可切片,耐储运;甘甜爽口,有浓郁的冰糖味和牛奶味。记者董豪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