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 厚植文化特色 让文化“动”起来

发布时间:2017-09-27 14:10:4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庞磊孙畅)“内乡宛梆演出的节目接地气、有温度、满满正能量,特别是《找妈》反映一名乡镇女干部祖孙三代在扶贫一线的故事,道出了扶贫干部的苦辣酸甜。”9月5日,内乡县板场乡符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兴邦提及前不久在村文化广场巡演的扶贫攻坚专场晚会记忆犹新地说,“那晚是全县乡村巡演第一场,听说内乡宛梆剧团要来演出,如磁石一般吸引了方圆十里八村20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
 
    如今,像这样将文化文艺节目入村巡演、图书送进农家书屋、免费电影演到村头等文化惠农活动和唱响街区·欢乐内乡、内乡宛梆、内乡百姓春晚、山庄春会……一个个群众文化品牌,让内乡群众文化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
 
    整合资源,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
 
    初秋的傍晚透着丝丝凉意,但赵店乡袁寨村文化广场上却热闹非凡,和着欢快的音乐,一群农村妇女翩翩起舞,老人们正在健身,农家书屋里村民们正在查阅养殖知识,村部院内一面面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全省‘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内乡严格落实‘七个一’工程标准,先行先试、边建边推,目前,已高标准建设了15个示范点。”内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洪法如是说。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惠民功能和服务水平,该县积极申报、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快速推进“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建设。组织宣传文化系统聚焦文化民生,深入实地调研,精准摸底,充分掌握每个村文化设施、文化需求等情况,对标梳理问题制订方案。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精准“输血”,政策倾斜,把文化惠民工程列入县财政预算,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定出台了《文化惠民工程监督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制度;同时联合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精准管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百城提质”建设工程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相结合,提高了村镇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规范了日常免费开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
 
      目前,该县16个乡镇文化站和实现全覆盖的288个“文化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农家书屋”在免费接入网线、征订报纸杂志和采购配送图书的同时,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根据各乡镇文化建设层次和服务水平,重点打造3个首批“示范文化站”、培育26个第一批“示范文化典型村”和扶持该县命名的第一、二批110个“示范农家书屋”。
 
    文化育人,乡风文明凝聚正能量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内乡县湍东镇庞营村文化广场上,伴着欢快的音乐,一群大妈大叔跳起了广场舞,让寂静的村庄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这都得益于村里“新乡贤”庞文鼎、周慧敏夫妇,高校教授退休返乡支持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手把手教村民跳广场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种出一片老百姓喜爱的“文化田”。
 
    眼看着村里因文化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赵文会欣慰地说:“过去村里精神面貌是真不中,没事仨俩人凑一堆说个闲话,要么打牌,要么打麻将,现在好了,晚上大伙儿都去跳广场舞,没时间说闲话了,还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邻里关系更融洽了,村风民风也好了。”
 
    该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指导帮扶各乡村深化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弘扬现代文明理念,重树乡村“清新风”。主题活动激励人,组织乡村两级学习、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树立勤劳致富典型,宣传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以“唱响街区·欢乐内乡”活动为载体,充分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引导该县16个乡镇在辖区内组织乡村文艺表演队,积极参加广场舞比赛、民间艺术大赛等乡村本土演出。大桥乡的民俗表演、城关镇的戏曲文艺、赤眉镇的农民书画、板场乡的广场舞……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活跃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展现了乡村文艺人才的风采。文明创建温暖人,依托乡村宣传栏、道德讲堂等平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修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指导各村镇每年开展好妯娌、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及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乡村小学、司法所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阵地建设,开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风气转变。
 
    精心培育,文化产业惠民蓄强势
 
    “让历史‘活’过来,使文化‘动’起来。”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说,近年来,遵循着这一发展理念,经过开拓打造,使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推陈出新的教育形式迅速成为文博界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如今,在内乡县城,一个投资近7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已靓装出镜,成为该县文化旅游的新地标和中原大地上的一张新名片,它就是县衙历史文化街区。
 
    其位于有“一座内乡县衙,半部官德文化”美誉的国宝级文物单位——内乡县衙博物馆周边,古色古香,明清建筑风格与古老的内乡县衙互融互交,加之无处不在的文化元素植入和配套齐全的特色餐饮、演艺、购物等设施,使“新生”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很快成为远近游客的驻足之地。现今,徜徉于县衙历史文化街区,观看建新如旧的古典建筑,使人仿佛穿越到明清时期;烙画、杂耍、捏泥人、知府巡街、书法摄影展览、曲艺表演等项目每日固定轮番上演,使人们品尝到一道道文化盛宴;内乡县衙的官德文化、楹联文化和廉政文化,让人受益匪浅。华灯初上,这里流光溢彩,霓虹灯影映衬古朴明清风格的建筑,七街八巷中则是如织的人流,这些汇聚成景犹如一幅内乡版的现代《清明上河图》,已成为老百姓的新乐园、内乡的新地标、中原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内乡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是茶庵文化、小河文化、邓窑文化遗址所在地,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的实际,注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指导各村镇因地制宜做好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等融合发展规划,通过实施项目带动、融合联动、品牌策动三大战略,盘活历史文化存量资产助力文化惠民。内乡宛梆特邀请名家编导、执排新编历史宛梆剧《内乡知县高以永》,在第七届黄河戏剧节颁奖晚会上,以其深邃的题材、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荣获编剧、导演、表演等24个单项奖和剧目金奖。注重文化要素整合和特色塑造,在七里坪、夏馆、板场等北部偏远山区乡镇围绕“一山一衙一漂流”的生态旅游文化,在岞曲围绕原始古朴的古村落文化(吴垭石头村)、菊文化等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通过筹办菊花文化节、赤眉油桃节、杨沟柑橘采摘节等活动,发展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努力形成“一地一品”格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和致富增收。注重特色文化基地建设,推进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文商旅创新融合、推进县衙文化产业园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完成乐凯华光对东福印务公司战略重组的同时,充分挖掘具有内乡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乡土文化,加大对楹联文化、衙署文化、官德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挖掘、包装和整理,建点、连线、成片,打造特色文化基地,形成特色文化走廊,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增收渠道。
 
    一个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成,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张张本土气息浓郁的文化品牌的形成,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群众在共享文化惠民中增强了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也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驱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