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 以党建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8-07-31 11:15:0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记者孙玮通讯员张丙章李亚军
  以一个好班子,一条好路子,一套好机制,带领村民致富兴业,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提升了劲头,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一个个基层党建难题,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蜕变成美丽乡村的鲜活样板。
  据悉,小刘寨村位于新密市苟堂镇东北部,兴隆山下,泽河两岸,该村3906口人,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0亩,规模以上企业8家,8家企业年纳税1360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达2.8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2493元,辖区16个村民组,党员153名,13个党小组。“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重视农村基层党建是党的优良传统、重要经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潜力,将党建品牌转化为服务品牌,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兴村活力,近年来,该村基层党建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该村连续13年荣获新密市30强村,2013年获得郑州市林业生态村,2013年获得河南省卫生村,2016年获得河南省环保生态村、郑州市文明村,2017年被新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综合工作先进村。今年7月1日,又一面新密市委授予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奖牌挂在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部办公室里,给该村党的生日活动增添了光彩。
  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保森介绍: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村庄规划、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美丽乡村”。
  该村坚持用党建工作引领全村发展,村党支部对全体党员实施每户门前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成为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既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也方便群众监督党员的一言一行。
  近年来,小刘寨村根据新密市苟堂镇发展战略,着手制定了自己村庄规划,通过抓村庄规划、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小刘寨村摇身一变,成了环境优美、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美丽乡村”。
  小刘寨的大街小巷也由原来的土地路面修建成现在的柏油路及水泥路,改变了原来“出门土飞扬,一动一身土”的状况。小刘寨村民刘秀梅自豪地告诉记者:“俺村修建了文化广场和图书馆,没事的时候来村里看看书,散散步,跳跳舞,健健身,环境好,空气新。这环境整与不整还真不一样啊!”言语中透露着对小刘寨村变化的无限赞许。
  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平介绍:为让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该村相继投资1.2亿元建安置房800套,现已有500户村民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为改善人居环境,该村投资180万元建起了社区服务大楼,又投资60万元购置办公设施,完善各种工作制度;投资150万元对全村主干道和社区环境绿化、对泽河流域小刘寨段进行500米改造;争取国家资金80万元建起通往社区的泽河大桥;投资160余万元建起了仿古戏楼和二十四孝石像,孝道一条街,建起了党建科技、文化、法制、消防安全、预防保健、卫生健康等专栏,让老百姓随时看到学到各种知识。今年3月份,该村投资60多万元,购置安装400多盏太阳能路灯,又投资20多万元对社区安装了夜景灯和高清监控设备,全村实现路灯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夜间生活。
  党建工作的加强,村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社会风气好转,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传统文化节日得到恢复,兴起孝道节、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农村文化生活品位。每逢节日,戏曲、狮舞、大皮鼓、龙灯、魔术、书法比赛等文化节目,热闹非凡。借节日气氛,多批次表彰先进、尊老爱幼、捐资助学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政治生活,同时推动了经济、科技、农业齐头并进的发展。2012年以来,该村对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100多名学生进行1000~4000元的资助,每年孝道节对全村70岁以上的356名老人每人发放200~600元的红包、大米及食用油。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