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扶贫”力补短板
发布时间:2017-09-01 09:33:1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右一)到罗岭乡贫困户家中走访

洛宁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东柯(右二)到河底镇养鸡扶贫车间督导扶贫攻坚
□本报记者黄红立
洛宁县因“七山二塬一分川”的独特地貌,致使洛宁头戴“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片区县”三顶“穷帽子”。截至目前,全县有68个贫困村,10999户38488人。
面对挑战,洛宁县将扶贫开发攻坚这项最大、最急、最紧的民生工程当做头等任务来抓,立足当地实际,研究确立了“两业两基四子”工作思路(牵牢产业、就业两个“牛鼻子”,驱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两个“车轮子”,对照“群众满意”这面“镜子”,用好“考核评估”这把“尺子”),用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逐步脱贫。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洛宁县坚持把特色产业建设作为贫困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立足于林果、畜牧、烟叶、山水生态等资源禀赋,突出龙头带动,大力实施金果、金鸡、金牛、金叶、金融“五金扶贫”模式,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产业脱贫步伐。
“金鸡扶贫”资金变股金。洛宁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资产投资收益性扶贫试点,以PPP模式与北京德青源公司合作,总投资7.43亿元,全省单体规模最大,年饲养240万只鸡、产蛋5.5亿枚的金鸡扶贫产业园正在紧张建设,通过收益分红、金融担保、产业扶持、订单收购、公益补贴五种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金果扶贫”规模种植脱贫快。洛宁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无公害果品基地县。洛宁县将苹果、金珠沙梨、核桃作为林果业发展重点,加快以果富民的步伐。中国海升集团洛宁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4亿元,带动当地群众利用海升模式发展苹果8000亩,并为贫困群众提供地租、务工、技术带动、单元包产四大增收平台。
“金牛扶贫”脱贫致富好帮手。洛宁县把肉牛养殖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合作帮扶模式、代养帮扶模式,鼓励贫困户将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项目资金进社入股分红,目前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达500余家,已带动2770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金叶扶贫”订单收购稳脱贫。洛宁是省优质烟叶生产大县。洛宁县与浙江、江苏中烟公司签署协议,实行订单收购模式,烟叶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年均收购量2200万公斤,烟农户均收入2万余元。
“金融扶贫”夯实富民根基。洛宁县建立多元筹资体系,目前,全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基本结束,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正在进行,风险防控体系已经建立,产业支撑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向国开行成功申报总投资14亿元的5大类项目,目前已批复资金9.4亿元;在洛阳市率先探索“县级政府+省农信担保+中原农保+合作银行”的“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和“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的“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在洛阳市率先引进“保险+扶贫”模式,为贫困户购买小麦、人身意外等保险,实现“脱贫路上零风险”。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