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在桑树村——记西峡县寨根乡桑树村第一书记谢飞营

发布时间:2017-12-29 16:41:4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南阳观察记者吴曼迪本报通讯员封德杨豆豆

    从西峡县城到寨根乡桑树村,沿高速需要近40分钟的路程。若不是修通的宛坪高速拉近了其与县城的距离,这个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山村几乎是西峡县的“死角”:客难进人难出,软弱涣散积习深。

    为了桑树村的28户贫困户,今年4月,谢飞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这里,迎接他的有酸楚、有苦辣、亦有甘甜。

    上任第一天迎来“下马威”

    “县委办让我来做第一书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长在农村,又有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却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12月15日,谢飞营告诉记者。

    第一次与全村党员干部见面,本来通知10时开会,到了11时,全村25名党员只去了12个,谢飞营刚作完自我介绍,就有人撂下了“狠话”:“谢书记,你要是真心来扶贫,就要给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可别老整些花拳绣腿没用的东西。”话音未落,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把村里损坏的路修修”“把防洪大坝修起来”“文化广场早该改造了”……

    “虽然话不中听,可我听得出来,这些都是老百姓长期的诉求。”谢飞营说,迎面而来的“下马威”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了村里的症结和需求所在: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基础设施落后,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

    时间不等人,谢飞营决定从党建工作入手,建立起一个百姓靠得住的“堡垒”。两个月的时间里,怀揣着全村村民、党员、贫困户、低保五保户、村组干部“五份名单”,他一户一户摸排走访,一个个说服有能力的党员,先后在村里建起了独立的党群服务中心,让全村的党员干部有了一个活动的阵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个月20日的党员活动日成为惯例。

    建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换来的是村里党群关系的和谐,也为村里的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村里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商议下,继续将香菇作为这里的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实现村里的“造血”功能。

    乡亲们过不好难安心

    尽管谢飞营驻村只有短短八个月时间,桑树村人们的生活却有了不小的变化:

    “天好的时候来文化广场上打打陀螺,健健身,得劲儿。”村民陈延寿发现,村里多了一个党建文化广场和一处游园。

    “今年我家炕香菇,没停电,顺顺利利的。”余丰勤发现,不知何时村里的4台变压器焕然一新,家里的电稳定了不少。

    香菇基地前修齐了800米长的防洪大堤,再不用担心雨天水淹香菇大棚;村小学门前坑坑洼洼的水泥路被翻修一新;村里正在加紧安装自来水管道;县残联一次性为9户残疾人办了残疾证……

    “谢书记为了桑树村把自己的女儿从县城小学转到了我们村小学,为村里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们还有啥理由不努力。”贫困户张佰印说,谢书记带着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桑树村的面貌正焕然一新。

    今年9月,谢飞营的女儿该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家里无暇照顾孩子上下学,有人劝他向单位申请换人驻村,他却毅然拒绝:村里的工作刚有了眉目,不能撒手不管。于是,他不顾家里人反对,把女儿带到了桑树村。

    说起这些,谢飞营告诉记者这是他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驻村书记,只有俯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全村人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这心里才安生。”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