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南阳做法

发布时间:2017-12-29 09:32:1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原标题:提质增效迈向农业强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南阳做法 


南召县马市坪乡白庄村有机蔬菜大棚里群众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王修文摄

南阳都市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南阳观察记者王娟本报通讯员李红雨

    南阳是农业大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美誉。随着粮食生产总量的连年攀升,南阳市粮食生产岁稔年丰,绿色有机招牌越擦越亮。全市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十三五”期间农业工作的重头戏。

    “南阳市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正努力实现着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南阳市农业局局长王宛楠说。

    “三个调整”把大农业做出大特色

    12月14日,一场小雪过后,唐河县永久性高标准粮田示范方中麦苗正茁壮成长。农田中,病虫情测报站、灌溉排水设施、气象监测站等设施一应俱全。近年来,南阳继续稳定粮食产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市建成630万亩高标准粮田,粮食总产保持在100亿斤以上。

    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南阳积极调整粮食结构,以部分地区为重点压缩玉米面积,扩大红薯、豆类等杂粮面积。以整乡镇推进为目标,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探索专种专收专储专用途径。巩固发展了粮食、畜牧、蔬菜3个基础产业,做大做强油料、花木、水产3个特色产业,打造培育食用菌、林果业、中药材3个战略产业,形成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

    调整布局结构,南阳市根据南阳生态类型和区域定位,规划建设了水源涵养地有机农业区、城市近郊都市生态农业区、平原优质粮油主产区、岗丘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区四个功能区,成为南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版图”。

    调整产品结构。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南阳市做了一道“加减法”,增加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供给,适当调减滞销品种生产,减少一般过剩农产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做大做强特色品种,发展有机农产品,扩大市场供给。

    “三个转变”把大特色做成大产业

    种植大户足不出户,轻轻点击手机,便可以完成水肥药的灌溉;消费者扫描二维码便可以了解农产品从种到收的全过程……这些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南阳已不是新鲜事。南阳市致力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坚持以工业理念改造农业,以信息化理念提升农业。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南阳市“智慧农业11239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物联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追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转变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托管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托管信息服务平台。

    转变流通方式。镇平县彭营村红薯种植户今年的收成特别好,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丰收后销售难的问题,镇平县联合云联乡村公司,充分发挥电商信息平台的作用,采用预销售的办法,在网上进行推广,帮扶红薯种植户。短短两天,该县通过电商信息平台,收到红薯订单2000余单,帮助红薯种植户销售红薯两万余斤。南阳市林、果、药和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南阳市积极转变流通方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加强与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培育本土特色电商,搞活农产品流通。

    “三个提高”用大产业支撑大发展

    12月14日至17日,2017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渠首石榴、淅川石磨面、西峡香菇、猕猴桃等南阳农产品受到热捧。拥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加上全程绿色培植,南阳农产品因健康有机更受首都人民的青睐。

    用大产业支撑大发展,南阳市坚持提高产品质量。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以发展有机农业来引领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水平,争创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市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鼓励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优质农产品进京,打响“水源地”和“中线渠首”品牌。

    提高产业效益。重点扶持壮大10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持续推进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重点加快科尔沁肉牛、牧原生猪、西峡食用菌、赊店酒业有机粮、宛西制药等集群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面制品、肉制品、食用菌和中药材等主导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机遇,深化西峡香菇、西峡猕猴桃、新野牛肉、内乡猪肉等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农产品出口档次和规模。

    在农业发展中,不忘提高绿色生产方式。今年秋季,社旗县曾经无处堆放的玉米秸秆成了农民的“香饽饽”。大量的秸秆经过发酵处理,成为种植赤松茸的高效优质肥。目前南阳市正在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创建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蓝天卫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三项改革”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2017年,南阳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88.26万本,占承包农户数的96%,走在了全省前列;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178家、家庭农场537家;耕地流转总面积280万亩,累计流转托管面积722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68.7%。农业改革的画卷已在南阳大地徐徐展开。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三权分置、稳定放活”的原则,完善“三权分置”办法,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土地有序流转。

    深化农业经营体系改革。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示范带动”等综合措施,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0个、家庭农场10000个。“十三五”期间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基本培训一遍,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꼈㬈6

    “数”说南阳农业亮点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优粮食结构,提升粮食产能。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首次跨上100亿斤台阶,今年粮食总产达104.8亿斤。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油料、蔬菜等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坚持“外转内调、多元增收”战略,多策并举,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2016年达到11700.5元,今年上半年再增8.5%,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坚持“龙头带动、融合发展”战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增效。201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6年达到1205亿元。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机产品”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产品认证。全市累计认证有机绿色证书305个、45万亩,认证数量和面积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出口食品农产品63.14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两大品牌。

    ◆坚持“规范流转、集约经营”战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发展农民合作社14671家、家庭农场5590家。土地流转托管面积722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68.7%。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农”战略,科技兴农步伐持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年测土配方施肥1500万亩次,麦田病虫害基本实现了全程防控。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