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庇“寒士” 湖滨区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07-24 08:53:0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安居”梦启航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政府无偿给俺一套‘洋房’住,再也不为那几间破房烂窑担心啦!”7月9日,记者见到搬住新楼房的湖滨区高庙乡小安村贫困户马桂楼。谈起今夕生活对比,她连声感慨。
马桂楼今年55岁,丈夫早年病逝,家里还有患病的公公和女儿。以前的老院在山顶,交通不便,经济收入有限,十几岁的女儿也外出打工。在家的马桂楼不但要早出晚归下地干活,还要三天两头往返数里,送公公到医院抓药打针,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在湖滨区高庙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独居沟底山顶及分散零星户约占20%,老弱病残出入不便的约占40%,常年在市区租房户约占40%。
“脱贫攻坚,就得集中安置搬迁!”为此,高庙乡党委、乡政府凝聚全乡共识,开启全乡贫困户安居脱贫梦的圆梦之旅。
“寒士”受益路
为真正让搬迁贫困户满意,高庙乡党委、乡政府十分注重“谁住房”“咋分房”始末环节,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级评议、研究公示、区乡审核”程序,认真核实、精准识别搬迁对象,逐村逐户登记并签订承诺书,充分体现“政府主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原则。
全乡最终确定448户1728人为易地搬迁安置户,占全区此项任务的92%。
在分配中,该乡逐村召开搬迁对象会、群众代表会、村“两委”会,从年龄、健康等方面摆情况、比条件,筛选出优先户。抓号采取先抓顺序号,再按顺序号抓房源号。除此之外,还专门邀请国家公证机构对分房各个环节全程予以监督公证。
“公平合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老弱病残优先抓号,大家都心服口服!”大安村农民员志科说。
“选美”安置区
确定了集中安置搬迁任务,又该如何选址呢?
“让老百姓干啥都方便,有消费、有娱乐、能门口挣钱,还能享受公益福利,这就是我们选址的条件。”高庙乡乡长彭宝玲的话,掷地有声。
彭宝玲介绍,建社区不但牵涉占地,还关乎住户生活和就业。为有效解决建房不占地、搬迁能增收的“双赢”难题,该乡把周边荒芜闲置地作为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置换、征收等途径,使所需的150余亩土地全部到位,涉及120余户群众地面附属物赔偿拆除无一起信访,相关部门也一路绿灯完善相关手续。
按照统一规划布局,高庙乡又将安置搬迁点与黄河移民搬迁工程紧密结合,创造出建6000人楼房没占一分耕地的奇迹。除此之外,该乡还通过搬迁安置、住新丢旧,开发老宅复耕增加耕地近千亩。
“新建的楼房南坐青山,面朝绿水,出门是学校,抬脚到市场,周边又有广场和医院,真的很好!”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小安村贫困户郭奎周感慨到。
“秘笈”铸精品
确定了安置点选址,随即建设开工。
“在计划的短期内,要为448户1728人盖好楼,其中艰难可想而知。”高庙乡党委书记高苏星感慨中几度哽咽,“大家必须要聚全乡之智、凝全乡之力,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小雨不停、大雨搭棚,晚上挑灯、昼夜施工……”
为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这一重大民生工程,高庙乡严格落实执行“十二条”举措。
一是严格招投标,精选施工单位;二是派驻监理人员,加强质量监督;三是派驻协调人员,及时协调服务;四是一把手上阵,在一线办公;五是坚持周日工程监理例会制度;六是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七是班子成员分包标段,死包死打;八是及时拨付工程款项,有效保证顺利施工;九是开展文化医疗“支前”慰问系列活动,关心农民工,鼓舞士气;十是定期组织人大代表、乡村干部及贫困户代表到工地了解进度,检查质量,提出意见建议;十一是针对季节天气,及时采取取暖防冻、搭棚防雨、人换机不停、昼夜连轴转;十二是成立便民中心,建立“爱心超市”,设立电商机构等,配套设施服务跟进。
“百忙”系民生
书记昼夜蹲工地,乡长累倒住医院,武装部长架着双拐上工地……2017年冬,在建设工程最艰难的时候,为保证按期完工,高庙乡的党政干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着一个个感动故事。
高苏星昼夜蹲住工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每晚开调度会督促进度,开现场警示会解决质量问题。一天下来,一身灰尘、满脚泥巴……
被大家称为“工作狂”的彭宝玲风风火火,劲头十足。病倒住院,她请求医生晚上输液,白天上班。拖着虚弱身体跑工地,结果不慎摔倒,自己又架着拐棍照常出现。
武装部长彭鹏轻伤不下火线,架着双拐上标段;机关干部杜珂力安排到工程现场搞协调,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他,没工作经验,一个月没有回家,小身板瘦了十来斤……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这就是我们的高庙精神!”高苏星说。
“钱眼”为民开
“异地搬迁不单单是建个房子,要让群众住得进、稳得住、有钱挣、能脱贫,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彭宝玲说。
彭宝玲介绍,高庙乡在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同时,以社区集中安置点为中心,在周边规划建成了6个产业扶贫基地,完成中药材种植与推广、高效农业产业园、光伏发电3个产业带贫项目。其中,高效农业产业园中的台湾林家花园,使105户搬迁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700元,一期建成的112栋日光双拱大棚中,30户无偿承包30个大棚实现就业增收。
除此之外,社区周边羊虎山石磨面、三门峡花椒加工科研基地、屋顶光伏发电、花椒种植等扶贫项目遍地开花。金融扶贫“户贷户用”走在全区前列,转移就业扶贫成效明显,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为激发贫困户,高庙乡还从文化入手,围绕社区精心打造“高庙文化”“虢国文化”“好人名人”三条街和“画说孝道一面墙”及“核心价值观宣传一条路”,着力把社区建为致富的摇篮、文化的家园。(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崔军廷 通讯员 杨国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