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发布时间:2018-06-06 17:23:38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原标题:国际能源署: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1.25亿辆
  从政策红利牵引,到企业说服教育,再到如今消费者主动尝试,这一系列的变化似乎表明电动汽车时代真的不会太远。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一期《全球电动汽车展望》上发布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包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54%。
截至2017年底 全球共有43万台公共充电桩可供使用
  全球加速电动化
  和几年前相比,2017年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加,全球开始加速电动化。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每售出两台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在中国。2017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接近58万辆,同比增长72%。排在其后的是美国,2017年共售出28万辆,而2016年为16万辆。
  尽管中国、美国卖出的电动汽车最多,但按照比例计算,市场份额最高的却并不是它们,而是北欧的一些国家。挪威电动汽车销量在新车总销量中占比39%,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居全球领先;冰岛纯电动汽车新车销量占总销量的12%,而在瑞典,这一比例达到了6%。此外,德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强劲增长,2017年两国的销售额均比2016年增长了一倍以上。
  然而呈现电动化趋势的却不仅限于四轮小汽车。2017年,电动公交车存量从2016年的34.5万辆增至37万辆,电动两轮车达到2.5亿辆,而这些领域的电气化驱动主要来自中国。目前,中国电动巴士和双轮汽车占比已达99%以上,欧洲和印度的注册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随着电动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多,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加紧修建。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全球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私人充电器数量已经接近300万台。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快速充电站,而快速充电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尤为重要,并提高了电动汽车在长途旅行中的吸引力。
  政策支持 成本下降
  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采购项目、减少购买电动汽车成本的财务激励、加强当地污染物排放的燃油经济性标准法规、低收入和零排放车辆规定以及当地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根据污染物排放性能限制车辆的流通等,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量上升。
  除了外力因素外,电动汽车自身也在通过改进技术来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生产规模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电动汽车更具性价比,此外,续驶里程、性能的提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纯电动汽车。
  无法回避的供需矛盾
  电动汽车销量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愈发明显的需求却导致另一问题出现。由于镍、锂和钴等构成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元素供应存在问题,电池化学方面的创新也将需要维持增长。特别是钴元素的供应尤其面临风险,目前全球钴产量的近60%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精炼和加工原钴的能力也高度集中,90%左右的精炼技术由中国控制。而考虑到电池化学的不断发展,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钴需求预计将比目前水平高出10至25倍。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式即电池回收,重复利用。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中还指出,未来,随着支持性政策和成本削减,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大幅增长。考虑到当前和计划中的政策,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数量预计将达到1.25亿辆。而如果继续提高环保标准,2030年道路上电动汽车的数量可能更高,接近2.2亿辆。(陈婷婷)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