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千亿美金的机会:“出行+智能电动汽车”
发布时间:2018-04-14 14:12:25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原标题:下一个千亿美金的机会:“出行+智能电动汽车”——明势资本未来出行说

“三年前,小米的老雷问我说,什么是移动和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千亿美金的机会?坦率讲,在那个时间点我没有答案,我觉得他也没有答案。”2018年4月11日,明势资本合伙人黄明明在泰康金融大厦接受汽车行业媒体记者访谈时,聊起了他和雷军曾经关于市场投资机会的探讨。黄明明随后补充道:“但是经过过去几年在这个行业的摸爬滚打,经过我们深度地进入到智能电动车的领域,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在未来的十年里面,全球性最大的一个结构性机会就是‘出行+智能电动汽车’。”

?黄明明的投资宝典 1个策略+2个预判
明势资本有个显著的投资策略,即以技术驱动型公司为主。而这一策略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明势资本的两个预判: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中国的人口红利已达到上限。
黄明明向记者介绍:2014年成立这个基金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个大概的预判。首先是一个核心的预判: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基本上已经结束,其实在2014年就已经结束。这一点,在今天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我们看见的并购也好,或者是一些所谓的风口项目快速起来、又快速的倒下,其实背后最大的动因都是由于互联网的流量红利、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在几年前早已经结束。
第二个大的预判是:我们认为中国人口的红利已达上限,特别是劳动力的供给以及消费人群的供给方面。从实际情况看:这两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被更多的讨论;国家也推出了二胎政策。这些都基本符合我们在4年前就作出的发展预判。
黄明明认为,这两大预判导向的一个核心结果就是:在各行各业,其实都要通过技术驱动来提升原有的行业效率。由此,投资技术驱动型公司,成为了明势资本的主要投资策略。
♦挑战就是机遇
众所周知,高端制造领域向来不怎么受到传统美元基金的青睐,但明势资本在成立之初却重点布局这一领域。谈及这一点,黄明明分析道:“我们认为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工厂招不到人,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急速上升。此外,除了人力成本,还有仓储、物流、运输各种效率成本,总体来说中国现在的成本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全球前三大或者前十大经济体里,唯一的制造业还在GDP中占比高达48%的制造业大国,如果我们不通过技术(不管是我们投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还是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来提升产业的效率,我们认为可能60%、70%的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升级换代都会倒闭。”
“但反过来说作为一个早期投资,我们认为挑战就是机遇。其他国家已经没有制造业了,制造业都外迁到亚洲,主要是在中国,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历史留给中国的早期投资者特定的机会,不投我们觉得反而是个问题,所以大概在4年前我们就开始重仓布局这些领域。”
最后谈到高端制造业投资布局的结果时,黄明明兴奋的讲道:“确实很幸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当时的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给大家举个例子,从去年开始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设备的升级需求开始暴涨。暴涨到什么地步呢?比如,一个库卡和爱普生(Epson)的机器人,你下一个订单到送到你的生产线上需要12个月的时间,要再多也没有货。而目前,我们 90%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还是进口于日本、德国的四大家族。这样一来,原来的产能完全不能支撑中国巨大的高端制造业要升级的需求,所以我们投的一系列公司,过去几年几乎每年是以300%、甚至500%的销售额增长。这也是技术驱动在背后发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
♦明势资本的汽车投资布局 围绕“出行+智能电动汽车”的布局重点
当移动+智能手机的市场机会已经接近顶峰,什么是下一个千亿甚至万亿美金的机会,这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问题。对此,黄明明认为:在未来的十年里面最大的一个全球性的结构性机会就是“出行+智能电动汽车”,将受到它波及的产业链可能比智能手机产生的影响更大,在全球范围将是几十万亿的市场盘子和机会。
而这个机会,同时也是中国创业企业百年一遇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汽车行业来看,在过去20年,我们虽然发展出了较好的汽车工业基础和较完备的产业链,但是在核心零部件上并没有突破。比如,燃油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我们几乎没有一样是自己控制的。所以过去我们做的更多的事情实际上是采购大量的核心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进行本地化产品的设计和市场的推广渠道建设。
“但进入到智能电动车领域,我们中国人今天可以做出世界上非常好的电动机,由于电机驱动不需要变速箱,所以目前只有底盘技术我们还需要博世、德尔福来提供。”黄明明有些自豪的预测着:“但是这个我觉得也会被逐步突破。所以,原先最大的核心壁垒和技术门槛已经被跳跃过去了。我们累积了过去20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经验,又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长三角地区,还建起了全球最完善的汽车工业产业链条。有这些作为发展基础,现在进入到智能电动车领域的,不管是智能的车联网,还是我们现在所有人都在重金投入的自动驾驶,我们就算不说领先,至少也和别的国家在一条起跑线上。其实,我们和美国在一条起跑线上,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相比,我们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正是基于这个大的认知,明势资本的重点赛道和布局,都是围绕整个出行加上智能电动车产业来展开的。
♦植根产业的布局逻辑
技术投资,最难的是去判断这个技术什么时候会和产业结合产生生化反应,然后对行业进行颠覆和变革,判断那个时间点是最难的东西。针对这点,黄明明向媒体分享了自己的投资体会——他认为,一定要和产业里面扎得最深的企业在一起。植根产业的最大好处就是:产业内部的人能提供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补充投资公司纯粹从VC的视角来做出的对技术的判断。
关于对这一点的践行,黄明明列举了投资车和家的例证,他表示:“对我们来说非常幸运,在出行这个领域有车和家这样的根据地。车和家能够帮助我们去判断很多自动驾驶的技术、激光雷达的技术。比如,我们投了两家自动驾驶的公司——易航智能和知行汽车科技,都是和车和家一起投的。还有一家做激光雷达的公司叫流深光电,很快他们会推出无论从性能指标,还是效率都领先全球的激光雷达技术,这也是我们和车和家一起来投资的。”
♦重视落地的布局指南
去年的自动驾驶领域是全球VC重金布局的地方。中国最主流的VC,基本每家都至少投了两家公司。明势资本并不例外,但他们布局的这两家企业和其他VC略有不同。明势资本投资的易航智能和知行汽车科技这两家企业,不同于其他VC偏重以做人工智能和算法工程师为主的企业,明势资本反而更青睐传统汽车工业出来的人。
重视落地是明势资本在汽车产业链里面的布局逻辑。“主流的VC可能会说,自动驾驶需要的是算法、需要的是人工智能,你们怎么投了一个这么传统的汽车工业出来的人?但是当你和车和家这样的主机厂深度交流以后,会发现主机厂最不需要的是算法,因为算法完全没法落地。”黄明明介绍说:“一般一款车的研发和开发周期是2—3年的时间。主机厂需要的在3年后拿到你能不能给我提供最基本的像特斯拉这样的Level 2.5和Level 3的解决方案。但市面上没有一家可以提供,因为他们直接奔着Level4做的。Level 3现在的落地方案,涉及到对车辆整车的控制、底盘技术、主动转向、制动刹车,这些都要有足够的认知和经验,然而中国地区很缺少具备这些经验的人。这是由于我们以前对车辆的底盘控制、转向、制动这些技术全部是交由像博世、德尔福这样的公司提供的,所以不要说自主开发和改动,连碰过这些底层的代码和执行系统的工程师在中国都是凤毛麟角。我们认为落地反而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我们投的这两个团队都是在车辆的底盘控制、车辆的整体控制系统里面少有的有经验的团队,他们已经是第一批接到真正可以量产车的订单,包括车和家、众泰的订单,可能还有上汽的合作,这个就是我们在产业链里面布局的逻辑。”
♦明势资本的布局清单
对明势资本目前在出行领域的投资项目进行总结,我们发现:从出行的场景和用户的区隔来说,明势资本既投资了针对一二线市场的中高端的像车和家这样的企业,在广袤的三四五线城市也有小牛电动和清行电动这样的企业来提供服务。从具体产业链环节来看,主机厂有车和家作为根据地;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有易航智能和知行汽车科技;激光雷达技术方面有流深光电;电池技术方面有两家:美国的Ampcera创业公司,能够帮助去监控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发展。另一家叫臻致精工,从事多孔箔精密加工工作,这家企业能通过对铜铝箔的精密加工,帮助当前锂电池技术提高能力密度和性能;汽车数据传输方面,布局了一家做车载以太网的公司,叫裕太车通。
关于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否是未来的出行终局?黄明明在更早的时候就给出过答案:“明势资本几乎投资了这个赛道上从最高端到低端的所有公司,我们认为,电动是智能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最后决胜是在无人驾驶。”
而关于现有的投资布局,黄明明最后评价道:“从我们的角度,我们只能说在各自的技术路线里投资最顶级的公司,同时希望这些兄弟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因为每种技术路线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未来有可能是相互的配合、相互融合的过程。我们投的这些公司有一些是有很强的产业背景的,但也有的之前在汽车产业没有那么深的积累。所以怎样做出一个符合车规级、真正能落地的产品,车企需要的产品化的东西,和像车和家这样真正在产业里面摸爬滚打的产业巨头合作,我觉得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帮助。”(实习记者周莉)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