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居全省第三
发布时间:2024-08-22 10:32:02 来源:濮阳日报
2024年上半年,我市在(数据)库建筑业企业368家,完成建筑业产值139.08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3名,超额完成了全市2024年上半年目标任务;完成增加值78.99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市GDP8.5%。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建筑业做优做强,在培育骨干企业、规范市场管理、服务建设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建筑业企业数量、质量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建筑领域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提质增量
一级资质企业增至29家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弯道超车阶段,同时也是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项目、城市基建的增多也为濮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使得本土建筑业企业茁壮发展,更多优质市外企业不断支持濮阳建设。
8月20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促进建筑业产值增长的基础上,我市坚持“引进来”和“提上去”的原则,大力培育本土建筑业企业,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让建筑业企业在濮阳留得住、有发展。为此,市住建局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指导企业办理和升级资质,定向辅导具有升级潜力的企业,加快资质升级;组织专题培训班,提升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效能,加快推动本土建筑业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积极筹备成立濮阳市建筑企业联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建筑业企业,提升我市建筑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会同统计部门开展宣传培训,督促指导建筑业企业依法依规纳统。
在政策与环境的双重利好下,我市建筑行业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纳统建筑业企业数量增至368家。其中,取得住建部核准的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2020年的14家增长到现在的29家。
优化环境
培植企业成长沃土
近年来,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以服务企业、提升效率为主线,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我市建筑领域营商环境。
2022年,市住建局为市油田第一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发放了全省首张电子版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意见书,为建设单位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2023年年底,市住建局为濮阳市绿城物流产业园有限公司1号仓库项目颁发了濮阳市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意见书,系全省首张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方面的电子证照,以集成创新为企业进一步减轻负担。
…………
优化审批流程是我市构建更优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一网通办”、推广电子证照、优化审批环节等方式,助推工程项目快速落地,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住建局按照“一网通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精准提升线上审批效能,切实做到“大厅之外无权力”“平台之外无审批”。同时,大力推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联合验收意见书》《特殊消防设计审查》《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等13类21个事项的电子证照,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电子证照运用互认。此外,该局还通过不断优化审批环节,调整优化了社会投资一般住宅、一般工业建筑许可审批流程,将规划验线、建筑垃圾清运、质量检查3个事项调整为主动服务、日常巡查事项,并推行联合验收备案分期、分批、分栋办理,助推项目及时发挥效益。
加强监管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代拟稿)》等一系列文件,下一步,还拟出台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扶持的相关政策,从优化产业体系、推进建筑业产业绿色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明确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建筑业企业在濮发展信心。
此外,为持续推动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市住建局以打造建筑业强市为目标,以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育龙头、树品牌、拓市场,推动建筑业规模化、高端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在优化审批的同时,不断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持续强化房屋市政工程招投标事中事后动态监管,严查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加强项目现场履约行为监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给予录入不良行为、信息锁定等处理。不断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4年上半年,我市建筑业运行呈现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完成产值占主体地位,增长较快;签订合同额增长,为企业后续发展助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前景广阔;我市在(数据)库企业外省完成产值占比增长较快,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该局将加大对建筑业企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企业资质升级指导服务,着力推动成立建筑企业联盟,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稳步推进我市建筑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张迪 通讯员 张玉静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建筑业做优做强,在培育骨干企业、规范市场管理、服务建设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建筑业企业数量、质量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建筑领域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提质增量
一级资质企业增至29家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弯道超车阶段,同时也是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项目、城市基建的增多也为濮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使得本土建筑业企业茁壮发展,更多优质市外企业不断支持濮阳建设。
8月20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促进建筑业产值增长的基础上,我市坚持“引进来”和“提上去”的原则,大力培育本土建筑业企业,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让建筑业企业在濮阳留得住、有发展。为此,市住建局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指导企业办理和升级资质,定向辅导具有升级潜力的企业,加快资质升级;组织专题培训班,提升企业经营能力、管理效能,加快推动本土建筑业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积极筹备成立濮阳市建筑企业联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建筑业企业,提升我市建筑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会同统计部门开展宣传培训,督促指导建筑业企业依法依规纳统。
在政策与环境的双重利好下,我市建筑行业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纳统建筑业企业数量增至368家。其中,取得住建部核准的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2020年的14家增长到现在的29家。
优化环境
培植企业成长沃土
近年来,市住建局始终坚持以服务企业、提升效率为主线,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我市建筑领域营商环境。
2022年,市住建局为市油田第一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发放了全省首张电子版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意见书,为建设单位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2023年年底,市住建局为濮阳市绿城物流产业园有限公司1号仓库项目颁发了濮阳市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意见书,系全省首张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方面的电子证照,以集成创新为企业进一步减轻负担。
…………
优化审批流程是我市构建更优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通过“一网通办”、推广电子证照、优化审批环节等方式,助推工程项目快速落地,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住建局按照“一网通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要求,精准提升线上审批效能,切实做到“大厅之外无权力”“平台之外无审批”。同时,大力推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联合验收意见书》《特殊消防设计审查》《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等13类21个事项的电子证照,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电子证照运用互认。此外,该局还通过不断优化审批环节,调整优化了社会投资一般住宅、一般工业建筑许可审批流程,将规划验线、建筑垃圾清运、质量检查3个事项调整为主动服务、日常巡查事项,并推行联合验收备案分期、分批、分栋办理,助推项目及时发挥效益。
加强监管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代拟稿)》等一系列文件,下一步,还拟出台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扶持的相关政策,从优化产业体系、推进建筑业产业绿色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明确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提升建筑业企业在濮发展信心。
此外,为持续推动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市住建局以打造建筑业强市为目标,以壮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育龙头、树品牌、拓市场,推动建筑业规模化、高端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在优化审批的同时,不断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持续强化房屋市政工程招投标事中事后动态监管,严查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实施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加强项目现场履约行为监管,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给予录入不良行为、信息锁定等处理。不断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4年上半年,我市建筑业运行呈现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完成产值占主体地位,增长较快;签订合同额增长,为企业后续发展助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前景广阔;我市在(数据)库企业外省完成产值占比增长较快,市场潜力大等特点。”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该局将加大对建筑业企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企业资质升级指导服务,着力推动成立建筑企业联盟,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稳步推进我市建筑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张迪 通讯员 张玉静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