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濮麦115昨日“入地”

发布时间:2023-11-15 15:35:30 来源:濮阳日报

      11月14日上午,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内,该院党组书记韩占府小心翼翼地将几粒太空育种——濮麦115撒入田垄,这标志着我市科技育种再上新台阶、“藏粮于技”迈入新阶段。
      从5月30日到10月31日,历经154天的太空之旅后,濮麦115试验种子随神舟十六号一起重返地面,并于11月11日回到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工作人员经过悉心分装、精细整地,于14日上午将其播种在市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
      市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程星介绍,濮麦115是该院2011年自主创制的育种新材料,具有高产、抗逆、抗病、落黄好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抗倒性、适应性差等缺陷,亟需改良。今年3月份,市农林科学院负责人在看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征集通过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的机会公告》后,第一时间提交太空育种申请。经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专家评审、遴选、审查,濮麦115成功成为“天选之种”,于5月30日随神舟十六号迈向太空,开启太空育种之旅。
      据了解,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高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基因序列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进而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我国于1987年开始太空育种,至今已在千余种植物中培育出700余个航天育种新品系、新品种,产业化推广创造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市农林科学院希望通过太空育种,濮麦115的各方面指标能进一步提高,从而创制出优异的种质资源、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
      记者当天在播种现场看到,此次遨游太空的濮麦115种子共有4000粒。市农林科学院专门利用北斗导航对土地进行整理,每行播种40粒,共100行。科研人员在播种时小心翼翼、精心操作,因为每一粒种子都代表着一份希望。程星介绍,播种后马上会进行覆膜,以提高地温,加快种子生长发育的速度。接下来,科研人员将精细管理,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全方位的精准管护。待到小麦抽穗期至腊熟期,再精心优选,视情况扩大种植面积。
      据介绍,市农林科学院自1986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小麦育种工作。近3年来,该院先后自主培育出濮麦168、濮麦087、濮麦1165、濮麦117、濮麦8062、濮麦116等6个国审品种和1个通过湖北省审定的品种濮麦8062,为端牢中国粮食饭碗作出了濮阳贡献。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