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范县:翻天覆地慨而慷

发布时间:2021-03-18 15:30:10 来源:濮阳日报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长卷中,有一段幸福的历程刻骨铭心,其上陈列着“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彩故事;有一串温馨的场景浓厚绵长,其间凝写着“党群一家”的大地颂歌。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沿黄线长达47公里,县域面积16.1%在黄河滩区、83.4%在临黄堤和金堤之间的滞洪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素有“水布袋”之称。一场大水过后,房倒屋塌、牲畜跑丢、积蓄尽失的家庭比比皆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场大水回到解放前”的悲剧故事,已经在范县上演了8次。滩区和背河洼地群众大多把一生精力和财富都用在垫台子、盖房子上,祖祖辈辈走不出“建设—破坏—再建设—再破坏”的怪圈。
  长期以来,黄河河患频发,范县百姓常常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雪上加霜的是,大部分区域受制宏观政策的调控,只能发展传统农业,有的地段高秆作物都要受限、不能种植,逐步导致资源匮乏、信息闭塞、设施落后。长此以往,造成了部分群众思想保守、安于贫穷的窘态,形成家庭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的困局。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范县198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三山一滩”脱贫攻坚主战场,扶贫开发的步伐越来越紧,脱贫致富的幸福图景离范县人民越来越近。
  大背景  两河一滩一洼地
  当你打开地图,就会发现范县几乎被黄河和金堤河牢牢夹住,宛若一种范县名吃——呱嗒。尤其南面的黄河,水汪汪黄澄澄,就像面皮在油中久久煎炸,刺啦作响、香酥脆焦,甚是喜人。可惜油水经常渗入“馅儿”内,轻则田地淹没,重则房倒桥毁,乡村经济难以发展。
  范县地理位置特殊,为躲避水患,县城历经4次搬迁,长期处于“山东省里有个河南县(范县),河南县里有个山东乡(莘县樱桃园),山东乡里有俩河南村(范县城关镇金村和张扶村),河南村里住着山东人”的奇特状况,城区偏居一隅,乡镇遥不可及,县城带动效应微弱。
  黄河最近一次大洪水发生在1996年,家住辛庄镇的王婷当时还在读初中。“8月初的一天夜里,父母使劲将我晃醒,半睡半醒间还能听到屋外‘漫滩了!漫滩了!’的惊叫声。”王婷回忆道,“没过多久,村里村外一片汪洋,翻滚的水面上漂起扑扑腾腾的鸡鸭、带根的玉米棵儿和成簇的麦秸……”
  据记载,1996年8月1日至4日,黄河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连降中到大雨,局部大到暴雨,花园口水文站8月5日14时出现每秒7860立方米的洪峰。咆哮的黄河掀起冲天浊浪,冲垮了羸弱的生产堤,滩区满目荒凉:倒塌的房屋、冲毁的街道、淹没的土地……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浩劫面前,滩区人民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业全部毁于一旦,人们纷纷发出“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无奈感慨。
  之所以说十几年,是因为1982年发生了类似程度的大洪水,再之前的特大洪水是1958年。这期间,还有十年九涝、殃及部分群众的中小型洪水。
  惊回首  十年扶贫坎坷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一脉相承,更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革命老区范县,党中央、国务院陆续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综合性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开发及脱贫攻坚,终于在2020年2月26日高标准脱贫摘帽,56万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阔步奔向小康。
  回望方知行渐远,风雨如昨说往昔。
  首战告捷。从1986年开始,国家大幅调整扶贫政策,扶贫工作进入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制度化的扶贫开发阶段,范县被核定为首批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至“七五”末,范县沿黄六乡农业总产值12224万元、粮食总产量8281.6万公斤、乡镇企业总产值11241万元,分别较扶贫前的1986年增长85.9%、84%、408%,脱贫人口32881户。
  再战再捷。按照1994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范县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1994至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强乡富民工程”的决定》《关于成立黄河滩区避水台建设指挥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的意见》《关于加强对黄河滩区落河村实行包村扶贫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予以落实落细,广大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奋楫笃行,实现了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完成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预定任务。
  织锦添花。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设定了新目标,以2001年国家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起点,我国扶贫开发迈入从“温饱”到“小康”的新征程,范县先后于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7年被纳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定点扶贫县、2010年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试点县。
  回望数十年的扶贫路,有汗水也有血泪,有感动也有深思。一方面国家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范县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甚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跟自己比,一年一个台阶;跟别人比、跟发达地区比,却渐行渐远;何况还有大洪水,就像悬在群众头顶的利剑,想想就胆战心惊。
  “兰考之问”同样回荡在范县大地,尤其面对基础设施残缺、产业基础薄弱等困境,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应运而生、呼之欲出。
  扶真贫  立下愚公移山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励全体党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无怨无悔。
  “兄弟分两省三餐同聚高堂,邻里划三县长年和睦相居”,苏庄村头石碑上的一副对联,生动讲述了“两省三县一个村”的神奇与尴尬。苏庄村是一个大自然村,村民户挨户、门对门,村里没有明显的省界、县界,却因历史原因,1000多人被分成3个行政村,分属濮阳市范县、濮阳县和山东省鄄城县管辖。
  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村民带来诸多不便。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两次到村里,针对沟渠不通、灌溉困难、交通不便及“在河南上医保,太远没处花;就近在山东看病,人家又不给报销”等问题进行调研。
  面对长年累月积攒的“顽疾杂症”,王秋芳蹲点在苏庄村,不摆花样、不走形式,督促县卫生局积极与省、市卫生部门联系,苏庄村参合群众在菏泽市人民医院、鄄城县人民医院、旧城镇卫生院看病就诊的,均可享受河南省内市、县、乡三级补偿报销待遇。
  与此同时,王秋芳现场协调县扶贫、水利等有关部门及辛庄镇现场办公,为苏庄群众打机井3眼,疏通硬化沟渠800米,建设提灌站1座、桥1座、供水闸门2座,建设生产道路700米,高标准修缮村室5间,开展“送戏到村”活动,让村民切切实实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苏庄村只是范县脱贫攻坚扶真贫、真扶贫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565户56832人,其中已脱贫15627户52955人。在2019年全省脱贫摘帽验收考核中,范县位居14个脱贫县前列,并多次被濮阳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2019年是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范县县委常委会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28次,县委常委会先后32次、县政府20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其中专题15次。县委书记王秋芳遍访151个贫困村,县长赵丽玲研究部署、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132次。
  “夜以继日地工作,铁打的也撑不住呀!”王秋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心疼、劝导。当年年底,一整天的学习会、协调会、分工会之后,王秋芳停下来歇歇的时候已经到了深夜2点。躺下休息,脑袋接触枕头的一刻,长期疲劳、眼底充血过度使他积劳成疾,头昏眼花、几近失明。连夜从县医院赶往北京救治的过程中,病床上、返程车上,王秋芳都在打电话、做安排,或者跟贫困户通电话……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范县共有重度残疾人91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2555人,占比27.9%。如何解决好这些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问题,是摆在范县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范县从解决特殊困难群众难以自身照护的问题切入,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了“邻里照护、集中托养、居村联养”三种模式。
  3月15日,暖风习习,杨柳依依,龙王庄镇赵家五堤头村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有的在对坐下象棋,有的在走动遛弯,有的在闲聊说笑。“天天有肉,天天有鸡蛋,儿女都在外地打工,我在这里跟老伙计们在一起很开心!”78岁的赵洪常说。目前,全县三种照料模式共覆盖682名特困群众,其中居村联养模式覆盖特困群众158人,邻里照护、集中托养两种模式覆盖524人,蹚出了一条既符合特困群体实际需求又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新路子。
  近年来,全省扶贫助残工作现场会在范县召开,全国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推广了范县经验,范县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范县模式”得到上级党委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真扶贫  苦干实干破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庄严承诺,铮铮誓言千钧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范县上下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豫鲁两省交界处,面积617平方公里,现辖8镇4乡1个办(筹),574个行政村,5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51个、贫困人口5.6万。通过精准识别发现,有超过1/3的贫困户因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无法外出务工,由此导致收入低、生活艰苦。
  如何让这批走不出家门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特别是让缺资金、缺技术、缺文化的低收入贫困群众就业?成为摆在范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范县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发扬“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到百姓家中同吃一顿饭”的朴实作风,以“5+2”“白+黑”的敬业精神,在全市率先构建起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四大战区”指挥部和16个专项工作组组成的“1+4+16”脱贫攻坚指挥体系,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016年,范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织扶贫、工信等单位赴浙江义乌、山东鄄城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吸收,竭尽全力解决好农民“务工”与“务农”、“钱袋”与“后代”兼顾的问题。通过试点推进等方式,最终发现发展扶贫车间(就业点)能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是一条适合范县脱贫攻坚实际的最佳路径。近年来,全县117个扶贫车间累计吸纳19257人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贫困群众 5064人次,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门口就业就是好,兼顾庄稼和老小,务工就业一个人,全家增收稳脱贫”,群众自编快板,形象总结了扶贫车间的带贫成效。2018年1月21日,牧原集团与范县人民政府举行产业扶贫合作签约仪式,牧原集团“5+”扶贫模式正式落地范县。该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的优势产业,引入共享经济理念,有效链接政府、银行、企业,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与优势资本和优势行业的紧密结合。3年来,牧原集团精准扶贫造血功能强、扶贫见效快、持续时间长,带动了范县6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下一步乡村振兴过程中,牧原集团将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增强产业带动力,助力范县高质量发展。
  扶贫车间“范县模式”,包括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多种方式,产业涵盖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多个行业,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新型产业工人的转变、由靠各方帮扶救助向自力更生的转变、由单一发展向三产融合的转变、由空心村向幸福村的转变,提升了村集体收入、企业产品竞争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020年,范县“扶贫车间”纳入全国精准扶贫十大专题案例。
  断穷根  夯实基础不走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
  范县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压茬实施“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项目建设“百日会战”、“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提升、“十星放心村、十星达标户”创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等5大专项行动,实现贫困群众应享尽享,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荣誉。
  一是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近年来,范县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49所、幼儿园12所,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资助、补助金5023.24万元,为14574名贫困大学生、研究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0553.24万元。范县希望中学创办人高宝莲,从教64年、担任校长59年,就是范县教育战线聚心教育事业、助力贫困子弟成人成才的典范。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厚爱,她一次次创造教育奇迹,尽管已经80余岁高龄,依然躬身教育战线,谱写了一曲曲躬耕杏坛、献身教育的颂歌,成就数十万计莘莘学子的梦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奶奶校长”。
  二是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范县全面落实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贫困群众“两险”参保率均达到100%。投资3.15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县三院等新改扩建工程,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二级甲等医院”。2016年以来,累计为困难群众门诊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报销47338人次、1233.93万元。县内21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群众县域内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4.1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7.18%、重大疾病患者救治率达100%。
  三是让群众住得安全、住得安心。“住人无危房,危房不住人”是底线要求。范县采取住建、乡镇、村级脱贫责任组“三遍梳理法”,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锁定符合改造条件的危房5335处,逐房清零,“4类重点对象”存量唯一住房C、D级危房改造率100%。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危房改造补贴资金6480万元,同时全省首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范县两个安置区已全部入住。
  四是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范县在2014年全县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县共建成水厂10座、供水站105处。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3802万元,改造提升管网520千米,全县包括151个贫困村在内的所有行政村实现“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障程度”全覆盖、全达标,喝上了放心水,千年难题、一朝摆平。
  五是让更多保障惠及弱势群体。范县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残疾人保障等资金2.89亿元,实现惠民政策不落一人。在此基础上,对359名重度残疾人实行邻里照护,由其亲戚邻居承担照护责任,每月补助照护人300元;对重度特困人员实行集中托养,投资1560万元建设托养中心、改造提升10所乡镇敬老院;对153名分散居住的特殊困难群众实行居村联养,建设32处居村联养点,构建了照护、康复、就业“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收到利民、便民、惠民工作实效。
  强筋骨  砥砺奋进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范县注重做好统筹文章,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极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抓好基础设施提升。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6.7亿元,持续提升农村公路,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村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40辆,实行规模化、集约化运营,荣获“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82亿元,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农村机井配套等工程建设,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21连冠。加快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累计投资2.54亿元,新改建农村电网1439.62公里,户户通电率100%,村级电网供电能力提升至以前的2倍。
  二是持续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动员县直单位投入4000余万元,为270个帮扶责任村建设文化广场和简易戏台。深入推动“七个一”配套工程建设,累计投入2865.4万元,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宣传栏、文化器材、体育设施器材。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实现151个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投资3304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374所,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率100%、乡村医师覆盖率100%。抽调796名医务人员,组建67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年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三是大力发展产业。近年来,范县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做好优质水稻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累计投资3.4亿元,大力发展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发展食用菌种植150万平方米、基地32个,设施农业2.2万亩、百亩以上的园区59个,水产养殖7435亩,特色种植1.1万亩。与淘宝、京东等12家知名电商企业进行合作,辐射带动940名贫困群众参与农村电商运输、分拣、包装等工作。与浙江义乌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成立来料加工协会,目前已有15家义乌企业结对帮扶5个乡镇14个扶贫车间,带动近1500人就业。
  四是全力扩大就业。范县广泛开展“春风行动”“返乡创业”等专场招聘会,累计实现转移就业17734人。制定出台范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奖励办法,给予每人每年500至1000元的奖励,累计兑付奖励资金843.6万元、惠及9474户贫困群众。合理开发保洁、保绿、护河等公益岗位,6357名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公益岗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五是着力做强金融。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靠产业,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灌溉。范县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和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坚持“户贷户用户还”,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采取“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累计发放“户贷户用”扶贫小额贷款2.94亿元、5920户,户获贷率43.85%,金融扶贫政策覆盖率在90%以上。
  范县人民历来淳朴善良勇敢。1939年范县即取得解放,并成为冀鲁豫边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边区党委、行署、军区等领导机关均位于颜村铺,后勤部门医院、银行、学校、被服厂等都设在颜村铺周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范县人民再次站了出来,男女老幼日夜不闲,碾米磨面,做军衣、军鞋,挖船坞、造战船,既支援前线又照顾伤病员,家里的门板拆下来做船,家里的被褥送到部队,保障大军顺利渡河。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感慨:走到哪里都有翻身群众支援,走到哪里都有粮食吃,我军取得胜利与边区人民的支援是分不开的。
  范县干部多有担当奉献。“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在任期间创作一首小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时至今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仍然在传承、发扬光大。脱贫攻坚期间,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县长赵丽玲、分管副县长郭献忠、扶贫办主任孙道军等,以及300余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不少人愁出了高血压、累出了心脏病、熬出了肠胃炎,仍然坚持工作、加倍工作,其中赵丽玲因为长期奔赴一线,还瘦了10多斤。龙王庄镇党委书记郑鑫因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从总书记手中接过荣誉勋章。
  时间的底色,因奋斗而愈显厚重,因被汗水浣洗而熠熠生辉。范县脱贫攻坚实践有力地证明,贫穷并不可怕,贫穷也并非不可战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能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内心潜在的无穷的精神和力量。范县这方脱贫攻坚的重地,每一步变化都更新着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幸福高度;这片砥砺奋进的沃土,激励着更多“三山一滩”深度贫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群众,战胜一切困难,同迎小康幸福生活、共沐党的温暖关怀。
  放眼望去,早春时节,范县大地一派葱茏,赵海村扶贫车间的缝纫机在嗒嗒作响,刘堂村蔬菜育苗基地的豆角在破土发芽,张楼村食用菌基地的平菇在舒展身姿,前房村引用黄河水养殖的大鲤鱼在腾空翻越,牧原公司的百万头生猪在茁壮成长……大包子的馅儿更丰富了,酥脆呱嗒更美味了,百姓的笑脸也更灿烂了。濮阳日报记者 张西恒  通讯员 季玮 李红忠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